济南油旋儿传承人求助:找不到店面只能马路上逛
山东商报 文/图 记者 崔艳红
卢利华曾经把油旋儿当作自己的生命来做,每天都是唱着歌儿开始自己的工作,对她而言,油旋儿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观园,她将油旋儿打造成中华名小吃,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今年3月份,她的油旋儿店搬离了大观园后,就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现在,每天她都在老城区转悠,希望为自己的油旋儿安个家。到底能帮油旋儿将家安到哪里,她自己心里也不知道……
[b]结缘大观园[/b]
[b] “弘春美斋油旋儿”落地生根[/b]
昨天,记者见到了正在为油旋儿寻找房子的卢利华,这段时间,已经46岁的她跟丈夫一起开着车转了很多地方,就是希望找个适合开店的地方,将祖传的手艺展示出来。但目前为止,她还是失望的。
说起自己与大观园的情缘来,卢利华还是满含感情的,毕竟在那里,她的油旋儿实现了三级跨越,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中华名优小吃,那些奋斗的历程,她都难以忘怀。
卢利华16岁开始进入聚丰德饭店,跟着师傅苏将林学习制作油旋儿。2003年,卢利华从一直走下坡路的聚丰德饭店出来单干,创办了自己的弘春美斋品牌。“最早的时候,我们的店开在七里山小区那儿,2005年,济南举办第二届名优小吃节,举办的地点就在大观园,就在那里,我们的油旋儿脱颖而出,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当时可壮观了,排队等候的有200多人,为了吃到油旋儿,顾客等的时间最长达到两个半小时,因为人太多,最后我们只能限量销售!”也就是这一次小吃节之后,大观园商场的领导见识到了这个女子创造的奇迹,邀请卢利华带着自己的油旋儿在大观园商场小吃街安营扎寨。
最早卢利华入驻的时候,是大观园小吃街的第一个店铺,来这里的顾客也不多,为了培养市场,她和丈夫晚上都推着车子到大观园的东门去摆摊,后来小吃街才逐步发展起来。“我的油旋儿是与大观园小吃街一起发展起来的,它们一起成长,在小吃街不断壮大的时候,我的油旋儿也成为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又申报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5月弘春美斋的油旋儿被选为中华名小吃!”
也是在大观园,卢利华将油旋儿的品种进行了创新,经过多次试验,创出了黄油口味和肉松口味的油旋儿。
[b]缘尽情意断[/b]
[b] 弘春美斋油旋儿离开大观园[/b]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大观园小吃街的时候,在小吃街的一号位置就是一家油旋儿店,只是简单的写着“济南油旋”,挂了一个油旋儿的历史,走遍小吃街,都没有弘春美斋的影子。小吃街上有几家原来的业户,他们告诉记者,在这条小吃街上,经常有市民来寻找卢利华和她的油旋儿。
也许是缘分尽了,今年3月初,大观园小吃街进行改造提升,卢利华跟其他业户一样搬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搬进来。
“3月份大观园商场将小吃街租给了一个酒店,这家酒店投资对小吃街进行了环境整体提升,整好之后再重新往外租,但是这次已经有一家油旋儿店进驻了,同一条小吃街不可能有两家卖油旋儿的,所以我们自然不可能被招进去了!”卢利华原来觉得自己重新入驻大观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是从自己的油旋儿技艺,还是自己弘春美斋的名声,都没问题的。可结果出乎意料,卢利华已经不想再深究其中的原因了,她觉得可能这就是缘分尽了,虽然那里是她奋斗过的地方,是她油旋儿成长的地方,虽然心里有那么的不舍,她都认了。
[b]歇业超俩月[/b]
[b] 非遗传承人四处为油旋儿找家[/b]
从3月13日搬出大观园之后,卢利华就歇业在家。“现在我们几乎成了马路天使,到处寻找房子,可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经过了多次的失望之后,卢利华已经从不平和失望中走了出来,现在开始做一些社会活动。
“前几天,省工商联合会还举行了一个饮食文化节,邀请一些酒店的厨艺大师去参赛,我也在被邀之列,结果我做的油旋儿获得了金奖,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原来的时候天天在店里,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现在有时间了,正好可以多参加一些,也算为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力吧!”卢利华告诉记者,原来在大观园的时候,她就经常接待一些小学生,有好几批孩子来她的店里了解油旋儿的历史和故事,上个月,她还到一个社区去教大家制作油旋儿和一些简单的面点。
这些社会活动带来的快乐,冲散了卢利华找不到房子的坏心情。“芙蓉街是济南的窗口,我的油旋儿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济南的名小吃,是祖传的手艺,也算是济南的一个招牌吧,应该进驻芙蓉街!”一直以来,卢利华就希望自己的油旋儿进驻芙蓉街,只是由于当时自己的店在大观园,又没有徒弟,没法开分店,所以那是她的一个梦想。现在从大观园搬走了,这个梦又重新拾了起来。有半个月的时间,她每天都去芙蓉街打听闲置的房子,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一次次的失望,让我都快失去信心了!油旋儿是手艺活儿,承受不了太高的房租,还需要沿街的房子,有大量的人流量,老城区适合的就只有芙蓉街了,但就是找不到房子!”
昨天,卢利华到了新世界商城附近的小吃城,看好了一家店,可是打听之后发现这里也要改造,规划都出来了,希望再次破灭了。
[b]她有一个梦[/b]
[b] 让自己的油旋儿进驻芙蓉街[/b]
“如果说前15年是为了谋生,那后15年就是一种生命的跳动,一种热爱。从三十岁之后真正喜欢上油旋儿,我就当做生命去做她,既然做了,就让她开花结果,延续下去!”这是卢利华坚守油旋儿30年的心声,在她眼里,油旋儿已经成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心都在油旋儿上,而让外地人吃上正宗的济南油旋儿也是她的一个梦想,芙蓉街正是承载这个梦的地方。
为了实现这个梦,卢利华这段时间都奔走在芙蓉街上,记录着,寻找着,失望着。可第二天,她仍然满怀希望再来。
记者昨天也与泉城路街道办进行了联系,有关人士表示芙蓉街上的房子私房多于公房,如果要找房子还是要与房主联系,现在这条街上没有空房子,有的即使白天不营业,晚上也会开门的。
卢利华希望找一个能长久干下去的地方,让油旋儿在芙蓉街扎根,如果您在芙蓉街有房子想出租的话,可以跟她联系一下,卢利华电话:89800648。
[b]油旋儿小知识[/b]
[b] 大师教你选择油旋儿[/b]
虽然都是油旋儿,但是工艺和火候不同,口感是不一样的。卢利华说,选择油旋儿的标准是松、酥、脆、香、色泽金黄,这需要很多火候和技术的控制。
[b]油旋儿的历史[/b]
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毛泽东来济南,曾经点名吃油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