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湖北农民熊庆华的画家梦:在嘲笑中画了20多年
熊庆华在画画之余喜欢摄影。澎湃新闻记者章文立图“现在把画画当作什么?从小的梦想可能就是把画画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吧。别人劝我临摹,我就反感,画画要看自己喜欢画什么,怎么能看别人想看什么就画什么呢。”他做出标志性的咧嘴笑表情。
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熊庆华,曾幻想过多种成功模式。比如某天写了一段不错的文字,会幻想成为作家;唱了一首不错的歌,会幻想成为歌星。
幻想给他的生活带来快乐。而在这多种幻想里,他意识到,唯一能做出成就的就是画画。
他从6岁开始画画,没人启蒙也没人教,自己埋头勾画连环画上的英雄人物。那时他在班上年纪最小,个头矮又长得黑,很自卑。是画画让他受到关注,邻居称赞他,老师也欣赏他,说他有天赋,可以成为美术家。
这使他感到小有成就,在学校里,他有时故意假装一不小心,把画摊在桌子上,好让同学看到。但倘若发觉哪个同学画画要超过他了,那他是受不了的。
画画也是熊庆华逃避现实世界的一扇窗,“做什么事不成功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我就去画画”。
升入镇中学后,熊庆华住校,内向的他无法适应,成绩下降得厉害。渐渐的,他越来越讨厌学习,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画,让别的同学给他打掩护。
同班同学雷才兵那时也喜欢画画,他记得,美术课常被文化课占用,美术老师上课也敷衍起来,没有人教也没有画画的氛围,但熊庆华就是喜欢画,如果美术老师布置一个主题,熊庆华总是画得很好。
他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凭借热情和天赋自学,也固执地不愿求教他人。“如果你硬是塞给我一个老师,我就可能不画了。” 他从书上摸索绘画笔法,遇到不懂或者困惑的地方,也绝不愿向会画画的人请教。
他分析自己的脾性深受三哥影响。他的三哥是个农民,却爱好研究历史,读书写诗, 常一边放牛,一边给熊庆华讲历史故事,听多了,熊庆华自认有能力把各种历史事件串联,便瞧不起课堂上教的。
[b]“离开仙桃”[/b]
念完初二,熊庆华的文化课成绩已经“惨不忍睹”了,他决定辍学。20世纪90年代,村子里孩子辍学是常见的事。
2012的作品《哥哥的婚礼》 那时,熊庆华才15岁,性格孤僻,不喜欢跟人说话。第二年,雷才兵毕业后骑自行车来找他,他却羞于见同学。
自卑的熊庆华认为画画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他渴求从中获得荣光。父亲熊光元当时40岁出头,只有两个孩子,一开始并不强求儿子打工赚钱,他认为画画好歹算“一技之长”,也不错。
那时,熊庆华经常骑两小时的自行车到仙桃市区的图书馆看绘画书。有一个学美术的同学毕业,书不要了,熊庆华就把那人的书都买了,找父亲付了200块钱。拿到书后,他整天就窝在家里研究绘画。
“他内向,你说(话),他也不跟你说。”在父亲熊光元看来,熊庆华一直到现在“搞这个事”,也是他这个性格造成的。
熊光元夫妇都是农民,在绘画方面无能为力,但他们也不强迫他干农活。
“小时候画画,周围人对你更多的是赞赏。一个人有特长,别人总会对你另眼相看。后来慢慢长大,又不去做事,别人好像感觉你这个人一生会废掉。”熊庆华已经慢慢感受到周围人态度的变化。
那段时间,迈克尔·杰克逊刚开始流行,他买了一盘磁带,每天用收音机放杰克逊的歌,边听边画画。“邻居都听得吵死了,都说你怎么天天听一些哭啊吵架的东西。”
村里和他同龄的孩子,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冷嘲热讽越来越多,父亲熊光元有时也忍不住说:“你(干吗)非要搞这个事,你那些读美院的同学也没搞成功。”
同样喜欢画画的同学雷才兵走上了另一条路。他初三参加了美术培训班,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当老师,当时镇上已经有了美术教师,便派他教数学。
教书头几年,雷才兵还随身带个速写本,闲暇之余画些东西。后来有了其他的兴趣爱好,开始打篮球、乒乓球,慢慢就不画了。
非议在熊庆华结婚后达到顶峰。1998年,经人介绍,他认识另一个村庄的女孩付爱娇,她比他小一岁,认识10个月后,两人结婚了。
“那是到了一个年纪吧,可能要完成父母的期待,或者任何一个年轻人要完成的任务。”他总结自己婚姻的起源。至于爱情,他害羞地笑起来,“哈哈哈……这怎么说”。
他称呼妻子是“最亲的人”,画画烦躁的时候可能只对“认为最亲的人”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