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交通八大最堵路段披露 车与路矛盾日益突出
来源:齐鲁晚报
3月30日讯 截至2009年底,济南全市机动车达到112.6万余辆,2009年的汽车增长率高达23.8%。车辆的剧增已经超过了道路通行的承受能力,在此影响下,济南的交通拥堵朝夕现象逐渐弱化,高峰期时间段拉长,并随之出现了节假日交通高峰。
高峰时段拉长平峰时段缩短
朝夕现象在每个城市的道路交通中基本都存在着,即每天的道路交通都存在着上班早高峰和下班晚高峰这两个交通压力比较大的时段。早高峰一般出现在7:20-8:50之间,晚高峰一般出现在17:00-19:00之间,晚高峰交通流量大于早高峰。
济南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曹凤阳接受采访时表示,济南的行车难和全国众多的省会城市一样,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了,不仅是工作日,甚至是周六周日,在一些局部地区,繁华路口、路段也出现了所谓的节假日高峰,这也正体现了市民在闲暇时节随着天气转暖,户外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大。
年增15万余辆车考验道路运载力
据济南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驾驶人110万余人,机动车112.6万余辆,其中汽车66万辆、摩托车46万辆。2009年济南的汽车增长率高达23.8%,新车注册登记达15万余辆,而且这种增长势头越来越猛,仅今年1月份就新增汽车17113辆。
“作为省会城市,不能只计算在济南注册的车辆,除了这110多万辆车外,长年在济南市行驶的外地号牌车辆约有1万辆,在省车管所注册登记,地址(或所属单位)为济南市的机动车约有2万辆,还有驻济部队、武警部队车辆以及每天12万辆以上的过境机动车。”曹凤阳说。
车辆的剧增严重考验着道路的交通能力。根据《美国通行能力手册》和《上海城市交通分析和预测》及国内有关专家的意见,饱和度在0.8至1.0之间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超过1.0时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瘫痪。而济南市市区部分路段的饱和度在高峰期高达1.2-1.5。
本报记者 杜洪雷 高红日
车与路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车辆的快速增长与道路建设的速度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购车的优惠措施,机动车数量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还将持续。2005年至2008年,汽车增长率保持在每年19%左右;2009年汽车增长率为23.8%,新车注册登记达15万余辆。截至2009年底,全市机动车共有112.6万余辆。
与此同时,济南市主城区(绕城高速以内)道路总长度927.102公里,道路总面积27.256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0.9024平方米(国标为6~13.5m2/人,发达国家人均道路面积为15~25m2)。近三年道路长度年均增长3.4%,道路面积年均增长6.1%。道路增长速度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
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
次干道和支路不仅数量少,而且跨区域间缺乏系统性连接,导致城区路网不够完善,交通“微循环”不畅,大部分交通流聚集在经十路、纬二路等主干道上,无法实施区域间交通分流。
例如,纬二路以西城区部分的路网多为“棋盘型”格局,路口多、路口间距短;纬二路以东的城区部分,交通流量大,但路网密度小。
停车场等设施不足
市区内的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机动车停放在道路两侧,挤占了宝贵的道路资源,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
同时,行人过街等交通配套设施不足,行人横穿道路现象突出,既影响了道路畅通,又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大公交”尚有欠缺
主要表现为,公共交通的数量不足,而且交通分担率偏低。完整的直达换乘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了收入均衡,公交线路在设置上一般都经过一些客流量大的地方。
在公交车左转方面,公交车体积比较大,占有更多的道路资源。而且,公交车一般都靠路右侧行驶,左转需要并道,公交车在通过路口时又比较慢,从而影响了其他车辆通过路口。
立体交通尚未成形
目前,济南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在一个平面交通上进行。每到一个路口,都会有自行车和行人。平面的道路面积有限,而各种交通行为都在这一个平面上进行,势必造成拥挤。
现在,市区内的三条城市快速路(顺河高架桥、北园高架路和二环东路高架桥)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内交通,但是整个市区交通还是无法形成一个循环的交通网络,依然与市区地面交通交叉。
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
部分驾驶人自律意识比较差,在驾车过程中出现路口抢信号、路段违法变道和违法占道停车等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重点违法行为。有些非机动车和行人出现横穿、闯红灯等突出违法行为。
很多原本在快速处理范围内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总是固守着等待交警处理现场或者等保险公司勘察的老观念。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