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内疑现古芙蓉泉 今芙蓉泉被指张冠李戴
记者 崔艳红 任秀芳 实习生 王文秀 图/记者 龚辉 实习生 庞宪涛
[color=#000080]位于芙蓉街关帝庙里的无名泉被认为是真正的芙蓉泉 [/color]
编者按:今年6月25日,省城济南启动济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泉水普查。泉水普查工作组不仅统计了三处不在册的“院中泉”,位于芙蓉街关帝庙处的三处古老的泉水也首次进入泉水普查工作人员的视线。一并出土的古碑记载的“芙蓉泉”字样将芙蓉街69号的芙蓉泉推到风口浪尖上,并在爱泉人士中掀起了波澜。芙蓉泉的“真身”到底在何处?从18日开始,山东商报报推出“关注老城区的泉”栏目,向市民展示老城区的老泉新貌和背后不为人知的泉水故事。
[b]修缮关帝庙发现古泉[/b]
今年省城泉水普查期间,位于芙蓉街关帝庙处的三处古老的泉水首次进入泉水普查工作人员的视线,其中两处已经在2009年关帝庙重新修缮时得以重见天日,另一处因为没发掘仍被一块圆形石盖紧紧地密封着。
它们分别位于关帝庙门内东侧,关帝庙北字画店内,另外一处密封古泉在庙北侧的墙根处。
走进芙蓉街北头的关帝庙,两处放生池里的金鱼在自由地游动,在放生池的西北侧有一处用盖子盖住的井口,古朴的圆形石井口,掀开盖子之后可以看到,里面的泉水清澈见底。关帝庙的产权人郭玉山告诉记者,2009年3月26日,关帝庙重修工程开工,工程进行到今年五月份,在清理建筑遗迹时,发现了这处泉水的井口,大约在地面以下的1.6米深处,同时发现一块方形大青石,石头磨损得非常厉害,是明显的人类生活过的痕迹,这个阶梯大约是泉池的遗迹。
这处泉水的发现让郭玉山非常高兴,在老城区的古泉多了去了。郭玉山也以为这只是众多无名泉中的其中一处,并没有将它与芙蓉泉联系起来。
[b]三处泉子年数都不小了[/b]
随着修缮工作的推进,工程人员又有新的发现。2009年10月,在关帝庙大殿地面下发掘出三块古老石碑,经过大量清理和整理工作,才发现这是刻于康熙年间的,其中一块康熙三十四年的石碑,碑文中标有:“百年之武库、飞霜、芙蓉泉,北注泮宫”的字样。碑文的记载让工程人员及郭玉山深信,在这附近不止一处泉水,还有两处泉水没有找到。三处泉水就是记载的武库泉、飞霜泉和芙蓉泉。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终于在紧挨着关帝庙北侧的字画店内发现了一处古泉的遗迹,这处泉水确定已被填埋。郭玉山便又重新对这处古泉进行清理和整理,如今也是泉水清冽,四季不干。在关帝庙西北侧的另一处古建筑旁,发现一口密封的古井,石盖子已掩埋于地下。为了保护它,这口古泉子的盖子始终没有掀开。郭玉山猜测,泉子仅挨的两层古老建筑有可能是古代关帝庙用作藏经的去处。即使从康熙年间算起,这三处泉子已经300多年了。
[b]古时这里的泉水很盛[/b]
郭玉山说,在清理现场时,他们还发现了瓷器碎片,根据关帝庙施工时整理的地质情况,这一带有个泉池,水域面积还很大,还能种植荷花,芙蓉就是荷花的意思。明代时,芙蓉街上没有路,由泉水汇集而成的梯云溪,向北至泮池,绕过文庙,而后注入大明湖。
古代的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等泉水是不进城的,当时大明湖由三股泉水汇流而成,一是芙蓉泉,二是大小王府池子,三是珍珠泉,可见当时泉水之盛。
[b]每天享受这里的泉水[/b]
如今,发现阶梯的地方现在已被高高的砌成了放生池子,中间有一个小桥隔开,池子里的水就是从泉里流出的,清澈见底,水量很大。 “这处古泉能重见天日,是济南的幸事,对我也是很大的幸运。我每天都在享受着它。”郭玉山说,这处泉水修复疏浚之后,2010年初,他请人对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除了两项重金属指标微量超标之外,其它指标都很好。
郭玉山每天都用这里的泉水烧水沏茶,“泉水的口感好,而且特别适宜泡茶。”郭玉山说,除了自己喝这里的泉水,一些亲朋好友及慕名而来的游客到庙里品茶,每天都有附近的老百姓到庙里打水。
[b]摆茶摊听来不少泉水故事[/b]
郭玉山形容现在的生活就像古时的蒲松龄摆设茶摊,在众人来这里喝茶的时候,他还听来不少与泉水、芙蓉街有关的故事,比如蒲松龄曾来此考举人,拜文庙等等。前几天,还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太跑到庙里,告诉郭玉山她小时候这座关帝庙是什么情景。
郭玉山说,他自己就是在芙蓉街里出生的,当时的芙蓉街很繁华,“旧事除了健在的老年人,没有人能知道了,应该好好地记录下来。”郭玉山说,他已尝试着将听来的各种故事整理起来。
[url=http://sd.sdnews.com.cn/2011/8/18/1106911.html:5g1stwkp][/url:5g1stwkp]
[color=#000080]唐景椿老人展示济南老地图[/color]
关帝庙里的无名古泉给平静的泉城掀起了很多波澜。这全都因为民间的一个观点:这眼泉子很可能就是真正的芙蓉泉,而大家平常看到的位于芙蓉街69号的芙蓉泉,则最早可能是饮马池。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老济南人唐景椿获得了一个惊喜。而这个惊喜,就像是一个惊雷,在平静的泉城激起阵阵波澜。
唐景椿于2005年4月出版了《济南老街巷》一书,受到了很多人欢迎。今年5月份,作为中国地名协会专家委员、济南文史专家的唐景椿,应邀来到了芙蓉街关帝庙签名售书。他习惯性地跟这里的产权人郭玉山聊了起来,这一聊竟然聊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郭玉山带着他看了立在芙蓉街关帝庙门口的一块碑,这是一个康熙年间的石碑,尽管已经被磨损得很严重,但还能看出一些文字来,上面清晰的写着,“……武库、飞霜、芙蓉泉北注泮宫……”唐景椿看了看庙里这眼清澈的泉子,觉得它可能就是已经消失的芙蓉泉。
但是,这样一个重大的结论他不敢断然下定,惊喜的他要了几张石碑的拓片,拿回家准备好好研究。回家之后,唐景椿就找来了大量的资料,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的看,反复印证,最后竟然真的论证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芙蓉泉就是关帝庙内的那眼无名泉。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唐景椿没有立即发布出去,而是又进行了多方面调查。
[b]证据1:[/b]
[b] 关帝庙内挖出的康熙古石碑[/b]
在长盛小区北区唐景椿先生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一大堆书籍和翻印的资料,其中就有郭玉山给他的康熙古石碑拓片。
这块石碑是2009年修复关帝庙时,从庙内大殿地下挖出来的,当时共有三块,记载了古时关帝庙的情况,这块是其中之一。这块石碑上写着,“康熙三十四年(1695)岁次乙亥天中后一日”由进士济南府儒学训导姚峻撰文、常性逸士书丹的《建醮三年圆满碑记》,碑文记载:“济南府布政司街(现省府东街)东隅,有关圣帝庙其来多历年所踞藩署之东……武库、飞霜、芙蓉泉北注泮宫”,这不但说明现在修复的关帝庙与古时位置相同,还比较清楚地说明,芙蓉泉当时就在关帝庙内。
[b]证据2:[/b]
[b] 两份老地图上证据确凿[/b]
最让唐先生认定这个观点的是两张地图,一张是绘制于清光绪壬寅年(1902)九月的《省城街巷全图》,另一张是民国年间的地图,两张对照会发现,光绪年间的地图上,在芙蓉街北首关帝庙的位置明确标注着芙蓉泉,但是在民国这张地图上,关帝庙芙蓉泉已经消失了。
《省城街巷全图》绘制精细,标注明确。相比起来,民国的那张地图字体较小,虽然也标注了芙蓉街、小布政司街、布政司街、府学文庙等地名,却没有了芙蓉泉的标注。
[b]证据3:[/b]
[b] 历代文献有记载[/b]
对于唐景椿来说,古碑和地图并不能完全让其认定关帝庙无名泉就是芙蓉泉。他又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一印证。
明朝崇祯年间刘勅撰《历乘》的第三卷《泉》中记载:“芙蓉泉,韩观察宅,其水逶迤而北流至泮池,沈华东太守浚其渠,名曰‘梯云溪’”。清嘉庆年间董芸记曰:“芙蓉泉,‘在姜家亭前’。泉之左即许右史瞻泰楼故址也”。而在清代诗人王初桐的文章有瞻泰楼的记载:“许殿卿故宅在布政司街(今省府东街),有瞻泰楼,今芙蓉泉西读书楼是也。”文中的许殿卿即许右史。
从这两段记述可证芙蓉泉位置处在布政司街瞻泰楼之右,也就是现省府东街东隅对过。民国二十九年《济南名胜古迹辑略》载:芙蓉泉,在府庠门前,芙蓉街北首。
[b]反证1:[/b]
[b] 现在的芙蓉泉[/b]
[b] 可能是个饮马池[/b]
如果关帝庙内的泉子是芙蓉泉,那么,芙蓉街69号芙蓉泉又叫什么呢?唐景椿10多年前曾听八旬老人说过,街上路西69号芙蓉泉,可能是明代时都司衙门后面的“饮马泉”的遗存。明《历乘卷三·池》中记载:“饮马池,城内,都司北,池有芙蓉堤,出文庙东,俗呼为‘叠道’云。”估计此饮马池之水,是循堤内北注府学文庙的。
在池边的“芙蓉堤”慢慢消失,关帝庙芙蓉泉也消失后,原池的功用又发生了变化,人们便渐以“堤”之名变为泉池之名了,就是说原来的“饮马池”被人们称为“芙蓉池”后又称“芙蓉泉”了。所以,在有的老地图上,在芙蓉街69号位置标有“芙蓉池”字样。
[b]反证2:[/b]
[b] 两泉都叫“芙蓉”[/b]
[b] 持续了很长时间[/b]
唐先生认为,在关帝庙芙蓉泉消亡和69号芙蓉泉演变的过程中,两个泉同用“芙蓉泉”之名的情况应该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清诗人范坰在《风淪集》写道“按《名泉碑》,芙蓉泉在姜家亭前,世远年湮,地名屡易,未识瞻泰楼之年芙蓉泉是一、是二也”,说的就是这两泉同名的现象。
您怎么看待关帝庙的无名古泉?济南历史上的芙蓉泉还有多少处?还有哪些故事?如果您有好的见解或证据,欢迎拨打热线电话96711111跟我们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