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率后药品进价涨了 居民不高兴社区也担忧
药品价格表上贴着一块块补丁 记者 龚辉 摄
“实行基本药物以来,最近这一段时间,有些药品价格连我们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昨天上午,一家实行基本药物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着放在大厅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价格表”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这个价格表上贴上了不少“补丁”,一些药品进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涨了好几次。
“3月15日实行基本药物第一天,我来看病时就看到这块大牌子,上面标着药品名称,原价和现价,我们对比看了一下,确实降了不少。”一位正在输液的市民告诉记者。可是随后几天,他就注意到,这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价格表”上开始陆陆续续地“打补丁”,截止到昨天,上面已经有20多种药品的原价被“补丁”覆盖,两种药品的现价也打上了“补丁”。“看到这个东西,我问怎么回事?医生告诉我说,这些药的进价都调整了,都调高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医院在搞什么名堂?药价这么变,是不是会影响基本药物的实施?”
就诊患者的反应,第一时间就被社区医护人员捕捉。“为了证明不是我们自己在调药价,我们只能把药品进货发票给这些患者看看,可是不能每次都给患者看发票啊,我们只能做解释,因为现在还是过渡期……”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只在社区就诊的患者对药价充满疑惑,就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对这个药价“不明白”。“咱以复方丹参滴丸举例,在没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它的进价是20元一盒,社区加价15%,售价是23元一盒。实行药品零差率后,这3元没了,我们是按照20元给的患者;可是这个药的零差率最高限价是22元一盒,等我们再去进药,就发现它的进价也成了21.74元一盒,这样我们卖给患者只能是22元一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没有一分钱利润,但是对于患者来说,他吃一盒药,不就多花了将近2元钱吗?”
这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复方丹参滴丸,最近有20多种药的进价都在上调,“我们担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给患者的好处,变相被医药经销商家给剥夺了……”“现在是20多种药品进价上调,谁能保证以后就没有药品进价上调?药价公示牌子做出来以后,这种变化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现在只能往上打补丁了。”
社区药品有限,老人洒泪转院
部分患者难舍社区医疗中心
商报济南消息 从3月18日到28日,济南市门规病人可以变更定点医疗机构,昨天是门规定点医院调整的最后一天。记者昨天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段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有患者泪洒当场,不愿转走。在工作人员一再安慰下,患者表示:我就去一年,明年好转了,我再回来。
今年65岁的隋桂云老人住在闫千户四区,她的家距离段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只有五六分钟的时间。老人目前患有5种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老慢支、腰椎间盘突出。“从门规定点一有这家社区开始,我就从这里看病。”老人说,选择这里主要图方便,再就是温馨。“吊瓶快打完了,不用我叫她们,她们就来给我换药了,冬天给我一个暖水袋,夏天给我倒水喝,就是上厕所,她们也搀扶着我去。我来这里看病,从来就不用子女陪伴……”老人细数着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给她的感动。
但是几天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卫平找到了她,同时找的还有其他六七位辖区的老病人,这些老病人全都有五六种甚至七八种疾病。作为试点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段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不能再采购目录外其他的药品,本着为这些病人负责的态度,曹主任建议他们转到大医院去。
“像治疗骨科疾病,基本药物只有跌打丸、正红花油、骨刺丸、三七伤药颗粒等,这些药对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疗效不是很明显。曹主任也是为了我好,建议我转到五院去。”隋桂云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我是真不愿走,不舍得这里。要不是药不全,谁愿走啊。我给他们说了,我就去治一年,明年好转了,我再回来。”
我们真不想
去大医院
58岁的韩其树糖尿病已经七八年了,门规也定点段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昨天她告诉记者,她吃的一种药“格列齐特缓释片”没有被纳入基本药物,医生给她开了属于格列奇特系列的基本药物,“但是我吃了以后就恶心,拉肚子,想换过来,缓释片没有了。”韩其树将她的定点医院换在了山东省糖尿病医院。“我住在一区,过来买菜就能顺便进来看病。以后去那个医院,不仅要倒两次车,那里外地病人又多,估计没有大半天看不完。”说着说着,韩其树眼睛也湿润了。
“我身上七八种病,还装了支架,曹主任也让我转大医院去,我就是不转。我们真不想去大医院,去大医院,又坐车又排队,估计就是累也累出病来了……”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适当扩大
基本药物范围
自本月15日基本药物制度在济南10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试点实施以来,不少社区都面临部分门规病人转到大医院的情况。“有些病区大医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浪费了患者的时间。我建议,咱们下一步能不能在一些有高年资大夫的社区卫生机构,适当扩大基本药物的用药范围和档次啊?这样不仅对大医院、对社区、对患者都好。”59岁的社区中医师王建忠告诉记者。
本版撰稿 记者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