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85岁老教授新编《济南方言研究》:她比济南人更懂济南话
“山东大学很多济南籍工作人员提供了帮助,比如山大生物系的部分教师对济南方言的若干动植物词语给出专业解释。”
无论是曾堪称标本的《济南方言词典》,还是正在“升级”的《济南方言研究》,少有人能理解它们的主导编写者竟然是浙江嵊县人。是的,钱曾怡是浙江人,1932年出生于“越剧之乡”。她的关门弟子张燕芬则是广东揭阳人。《济南方言研究》共有4位作者,南方籍贯的学者钱曾怡和张燕芬占据半壁江山。
“喂,老师啊,中午我带点什么主食过去?……好的,那就两个馒头吧。”3月8日,张燕芬去看望恩师钱曾怡之前的一通电话,让她自己都忍不住笑,“我和钱老师都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我在山大读博士的三年中,吃饭的时候很难咽下馒头,卡在嗓子眼里太难受了。还有煎饼,感觉像是在吃纸。现在好了,已经习惯了。钱老师刚来济南的时候也咽不下馒头,生活这么多年,早就习以为常了。”
但是,对济南方言的研究并不是基于生活多年之后的习以为常。张燕芬解释,专业学者使用国际音标为济南话标注语音,还会用专业知识标注音值,不会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方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相通的,南北方言只是研究对象不同罢了。从记录的角度来说,南北方言各有自己的难点,南方韵母、声调丰富,山东则是声母丰富、儿化丰富。”她说。
其实,早在1959年,钱曾怡就发表她的第一篇方言学论文,其发轫之作《胶东方言概况》当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被多种著述反复引证;《济南话的变调和轻声》对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归纳出济南话两字组的十六种连续变调和三字组64种连续变动的规律,开汉语方言连续变调研究的先河。
“钱老师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做山东方言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带领一大批学生做出了一系列成果,如今山东方言研究在全国方言学界都是走在前列的。教育部目前启动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钱老师是山东省的首席专家,同时也是这个工程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语保工程在钱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圆满完成了2016年10个调查点的任务,接下来的3年,山东语保工程还将有35个调查点,相信这些任务在钱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都能圆满地完成。”说起老师,张燕芬自信满满。
钱曾怡治学谦虚谨慎,她回忆调查济南方言是开始于1963年,当时是为配合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的《汉语方言词汇》编撰。这期间她获得了很多山东大学济南籍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尤其在编写《济南方言词典》的过程中,词典的第一发音人朱广祁是世居历下区县东巷的文学硕士;如今声名卓著、曾参加《百家讲坛》栏目的马瑞芳教授,她作为回族学者,在词典的语料收录过程中也提供过帮助;时任山大绿化处工作人员的张培媛为词典提供了花木类词语和解释;山大生物系的部分教师,就济南方言的若干动植物词语,给出过专业解释……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济南的方言对于山东特别是西部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山东方言分为东西两个区,济南方言是西区的重要代表,跟西区其他的地方方言有很多共性。济南方言的研究就像先头部队一样,做好了肯定会带动山东其他地区的方言研究。”作为正在编写的《济南方言研究》的作者之一,张燕芬深知其中意义。
据悉,《济南方言研究》将在《济南方言词典》的基础上,把济南方言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补充的词条正在不断汇入。该新著的另外两位作者是:岳立静,山东大学教授,山东人;王红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