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陕西92岁女医生家中义诊 开药总想给患者省钱
在自己家里设“门诊”
1924年出生于河北的吴合,1948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1954年转至陕西省友谊医院,并在该院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免疫变态反应科,在恢复免疫功能为原则的防治反复感染、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
1979年,吴合到了退休年龄,但她离不开工作和病人,主动要求再返工作岗位。医院返聘了她,这一坐,又是30多年。
医院也曾劝说吴合在家安享晚年,但都被她拒绝了。2015年初不拿任何津贴和补助,吴合开始义务坐诊,“不给钱没关系,只要让我看病就行”。因为在吴合看来,退休了还上班是因为还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最大意义。
去年10月,因为不慎伤到腰膝无法下楼,她就改在家接诊。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医院只在上午安排少数患者。每天吃完早饭,吴合在电脑上查收邮件后,便坐到客厅沙发上等候病人上门。
热心公益
20多年资助79名学生
在熟悉吴合的人看来,这位老太太不苟言笑、不善交际、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但只要有公益捐赠的机会,吴合却格外大方。
老人有一本特殊的“账簿”,里面记录的不是日常开支,而是多年来资助的79名贫困学生的名单。里边记录了老人每一笔捐款资助对象的情况、地址、数额、时间。
那些受资助孩子写给吴合的感谢信装满了整整两大袋子,发黄的信纸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吴合叔叔,感谢您给我的帮助……”一名孩子的来信引起记者注意,对此吴合老人笑着摆手说,“这些孩子基本没见过面,不知道我是男是女。”
虽然先后资助了79名孩子,但吴老至今见过的孩子寥寥无几。孩子们只能通过一纸书信来传递对老人的感激。接受资助多年,不少孩子甚至不知道吴合性别,感谢信里有的写着“吴合爷爷”、有的写着“吴合叔叔”,但每封信的信纸和信封老人都会细心地将其装订好,进行保存。
吴合还曾3次献血,一次献骨髓,并申请登记了捐献角膜和遗体,她希望将自己的一切回馈给社会。
“她离不开自己的病人。”老人的女儿朱建平说,母亲不光义诊,还曾给家庭困难的患者交纳住院费。只要母亲喜欢去做的,家人都会支持的,这也是她理解的“孝”。所以她退休后就专门陪着妈妈,当她工作和生活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