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主任陈叶翠
在创先争优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中,济南市涌现出一批为群众办实事的先进典型,“社区功臣”陈叶翠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24年扎根社区,探索出一套“民主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模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范。谢永亮 摄
她24年扎根社区,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探索出一套“民主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模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范。
“现在宣布选举结果,陈叶翠,119票……”
计票人话音未落,台下已经掌声四起。
4月1日,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换届选举的日子。会议9点开始,不到7点30分,居委会二楼会议室里便挤满了人。因拆迁临时搬到山大北路的董力斌老人坐着轮椅来了,80岁的党员楼长王春苓拄着拐杖来了,关掉店门有钱不赚的王永安来了……社区选举,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事。
全票当选的陈叶翠,望着大家信任的目光,泪水夺眶而出。
自1988年扎根社区以来,陈叶翠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泉城巾帼十杰等荣誉称号。她是山东省第一位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社区在她的带领下成为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社区,她也被居民誉为“社区功臣”。
擦掉泪水,她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办到老百姓高兴。”这是陈叶翠扎根基层24年一直坚持的准绳
“这是什么工作啊!我才33岁,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1988年,从省地矿局来的陈叶翠差点哭了。一间自行车棚改建的小屋,几个老头老太太坐着马扎在聊天,连张桌子也没有,这是当时的甸柳一居。“你们还是找别人吧,我已经离不开这个社区了!”多年后,省地矿局考虑到陈叶翠的能力,想让她回机关,担任一个下属单位负责人。领导找她谈,却被一口回绝。
陈叶翠说,她的心与居民的心早已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舍。“一步,两步,三步……”讲起雨中背夫的往事,陈叶翠眼里闪着泪花。有一年5月,她陪脚部划伤的丈夫到医院打针,不料回家时遇上大雨。家住六楼,丈夫90多公斤重,这对瘦弱的陈叶翠无疑是巨大考验。这时,骑车路过的社区居民李强认出了她,看到两位为难的表情,二话没说,把自行车扔在路边,背起陈叶翠的丈夫就上楼。陈叶翠感动得流泪,不知说什么好。李强说:“你不用客气,住在一个社区,咱们就是一家人。”李强的话就像一股暖流传遍了陈叶翠全身。为了这句话,她下定决心留在居委会,为居民们服务。
三级智力残疾的李道鲁和肢体残疾的张建华夫妻二人失业在家,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异常困难。2001年,噩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夫妻同时被确诊患了癌症。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看着还在上学的孩子,夫妻二人欲生无路、欲死不能。得知这一情况,陈叶翠当天就把他们夫妇俩送到医院,办手续、请专家。从医院回来后,饭顾不得吃,又发动社区居民捐款。不到一天,就为他们募集了1.4万元救命钱。 由于细节问题,李道鲁的医药费报销不了,陈叶翠就一边找其原单位积极争取,一边补办有关证明,有时一天骑着自行车从历下区到天桥区往返好几趟。终于有一天,该单位负责人紧握着陈叶翠的手说:“真是没想到,一名社区干部与居民非亲非故,却甘愿为他们的事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单位虽然困难,这个忙我们帮了。”从陈叶翠手中接过3万元救命钱的时候,李道鲁夫妇早已泣不成声……
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从被感动到感动他人,从被服务到服务他人,角色的转换,让陈叶翠慢慢悟出了社区管理的真经:服务是生命力,感情是凝聚力。陈叶翠说,“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办到老百姓高兴。”
24年来,陈叶翠一直用心用情做工作,和居民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赢得一方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在社区管理中,陈叶翠紧紧抓住“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一关键点,以党建促民主,以民主促自治,把社区变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和谐家园
“人字一撇一捺,刚才你有撇没有捺,算个什么啊?现在你有了一捺,就算个人了!”
在居委会办公室,社区“不稳定分子”侯立(化名)横劲十足,光着膀子、文着身,向陈叶翠要低保。谁知,陈叶翠不吃这一套,一口回绝:“有困难可以帮你,但这个样子,坚决不给你。”侯立有些慌神,心想这是遇上茬了。看到陈叶翠表情严肃,侯立打了退堂鼓。回家换了身干净利索的衣服,再次走进居委会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开口,陈叶翠先说出了上面的话。侯立想急,可转念一想,以前有谁这样教育自己?人活着,不就是要活出个尊严嘛!陈叶翠乘势攻心,侯立大彻大悟,主动向居委会靠拢。如今,他成了参与社区活动的大忙人。
陈叶翠说,你管人家,人家才理你。人有了尊严,才有责任感。责任感强了,百姓才有参与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积极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社区管理也需有人带头才行,而这个头谁来带呢?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兆全介绍,十几年前,随着国企改革改制,上百名离退休老党员转入社区。初来乍到,他们对社区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