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主任陈叶翠
陈叶翠的真情举动融化了党员内心的隔阂。很快,离退休党员全部到党委报到,并要求为社区带头出力。
“白发离岗不离责,无私奉献显本色。”社区41位楼长、112位居民小组长,90%以上由党员担任。老党员环境卫生服务队、老党员治安巡逻队和在职党员互帮互助服务队相继成立。陈叶翠顺水推舟,精心构建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体系。纵向上,有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横向上,有了“一委、两站、两会、一区”。一委即社区党委,两站即流动党员联络站和在职党员活动站,两会即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党员议事会,一区即党员责任区。
随着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提高,陈叶翠大胆摸索,以民主促自治,成功总结出“四议三评两公开”的自治工作法,形成了社区社务“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评”的民主氛围。凡属社区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区党委会提议、社区党员议事会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建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四道程序,决议内容和执行过程及结果公开,最终结果还要接受党委班子自评、驻区单位评、所属党支部和社区党员群众评。
甸柳北路由饭店一条街变成文明样板路,正是“四议三评两公开”制度的产物。张兆全回忆,通过召开社区全体居民会议,投票决定是否应该取缔,并成立了由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采取“支部包片,小组包楼,党员包户”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将沿街居民楼一层22户经营饭店的门头房全部取缔。
管理创新没有止境。2008年,陈叶翠又推出了“1+X”社会工作模式。“1”即社区党组织,“X”指各种义工队伍。
陈叶翠在日记中写道:“社区管理工作只要坚持党员带头、居民做主的方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没有什么比爱更深,没有什么比情更浓,没有什么比心与心的交流更珍贵。”肩负着群众的信任,陈叶翠一直在路上
24年来,陈叶翠早出晚归,日夜操劳。其实,陈叶翠身体并不好,经常把速效救心丸带在身上。只是百姓脸上的微笑,让她永远不知疲倦。因为她深知,“没有什么比爱更深,没有什么比情更浓,没有什么比心与心的交流更珍贵。”
残疾居民李珍,得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居委会筹建的纸盒加工厂做些加工活。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是雪中送炭,尽管收入微薄,却成为她家重要的经济来源。社区困难群众多,如何在不耽搁料理家务的同时让他们有些收入?陈叶翠一直思索着。2007年,陈叶翠到香港学习考察,没想到,萦绕脑际的难题解决了。回到济南,陈叶翠便筹建起纸盒加工厂,员工全是社区居民,包括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活儿全是陈叶翠一点一点上门找来的。有一次,为了当天完成一万个纸盒大单,陈叶翠带领社区党员一直忙到深夜3点,把对方领导感动得当场落了泪。
居民有了安全感,住得挤点也觉得安心。作为一个上万人口的开放式小区,甸柳一社区十几年没发生打架斗殴的事情,没发生一起偷盗抢劫案件。这与陈叶翠精心打造的社区管控机制息息相关。由居民楼院信息员、楼长、居委会、单位信息员组成的信息反馈机制,使社区党委能够随时掌控社区发生的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而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主组成的治安保卫、巡逻、普法教育、调解、帮教、暂住人口管理“六位一体”综合治理机制,则像一张安全的大网,牢牢地将社区罩住。
甸柳星光艺术团成立后,陈叶翠亲任团长。没有乐器,她就到驻区单位去借;没有服装,自己买来布料,让学美术的女儿设计,自己带着群众缝制;没有活动经费,她从家里拿出积蓄垫上。有时,晚上刻录光盘怕影响邻居休息,只好从夜里一两点开始,到凌晨四五点才录完。由于劳累过度,陈叶翠时常感到心慌胸闷,她就偷偷吃速效救心丸。后来实在撑不住了,被丈夫和女儿硬拉着去医院打了半个月的吊瓶。
支撑她的,正是心系百姓的精神力量。
在社区工作,陈叶翠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但她始终牢记权力是为居民服务的,不能为个人谋私利。这些年来,陈叶翠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有些居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买些礼品送到陈叶翠家,她说啥也不收。她说,收了居民的东西,她就会迷失自己。在廉洁问题上,陈叶翠公私分明;但在开展社区工作上,她又“公私不分”。24年来,陈叶翠从家中和自己补贴中拿出来接济社区困难群众的钱,不下10万元。
曾有人问她:“你这样拼命,到底图个啥?”
当陈叶翠听到自己全票当选流下热泪的那一刻,这个问题或许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