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分没了,会影响孩子学特长?
山东商报 记者 徐玉芹
教育部取消奥赛等项目加分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考生和家长误以为这是个从天而降的政策,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早在2014年底,教育部就已经下发了相关通知,明确了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项加分项目。
取消的是5分加分,三年前已预告
记者注意到,2014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项加分项目。
2015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召开专门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了详细解读。此后连续三年时间,在山东高考加分项目有一句话反复出现——“2015年1月1日前获得以下奖项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享受增加5分或降低5分投档照顾”。这里所说的“以下奖项”,指的正是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所列的5个加分项目。
不难看到,2015年1月1日是个关键时间节点。
2015-2017年高考期间,2015年1月1日前获得相应奖项的考生,仍可享受加分照顾。但这个时间节点之后获奖的考生,则不再享受照顾。
而根据往年的录取照顾意见,像省级优秀学生、见义勇为、体育特长生、各类竞赛生都要求是“高中阶段应届毕业生”。但2015年1月1日前获得相关奖项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到2017年高考结束已经完成“扫尾”。
也就是说,教育部今年宣布完全取消这5项加分,只是到了时间节点的自然取消,完全遵循了教育部关于重大高考政策改革提前三年公布的要求。
奖励性加分项目取消,不影响孩子学特长
尽管5项加分项目取消早有预告,但昨天教育部一纸通知,还是吓坏了部分不明真相的考生和家长。“奥赛等加分项目取消,孩子们以后还要不要学特长?”本报高考交流群中有家长问。
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取消高考奖励性加分,并不是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发展,而是把这些奖励性加分项目纳入到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改革之中。
记者注意到,2015年4月山东宣布规范加分政策的时候也曾表示,取消奖励性加分项目之后,尽管相关的评优、竞赛不再与高考加分挂钩,但考生的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可以计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考生档案,供高校招生录取时参考,或在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中使用;考生所获奥赛、科技类竞赛等相应奖项还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初审优先的条件。
熊丙奇表示,取消高考奖励性加分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治理高考加分造假,推进高考公平。二是治理“加分教育”。他表示,过去多年来,高考加分一直遭遇造假质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对高考加分进行“瘦身”,但“瘦身”仍未能杜绝造假。彻底取消奖励性加分,本身就是为了保证高考公平。与此同时,过去的“加分教育”让一部分考生纯粹为了加分去参加特长培训,让特长加分变得十分功利。
“从国家层面上取消奥赛获奖加分,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防止家长只为政策性加分不顾孩子兴趣培养。”
奥赛参赛生“回潮”,科技类竞赛崛起
受保送政策“瘦身”和加分项目取消的影响,生物、化学、信息学奥赛的参与人数明显减少。有专家透露,数学和物理学科奥赛在自主招生中高校认可程度较高,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生物、化学和信息学奥赛考生在自招笔试中不占优势,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不过经过两年的波动,奥赛生开始回潮。
“真正喜欢的,还是会坚持学下去。毕竟大学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拔国家需要的学科特长人才。”专家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与奥赛获奖加分同时被取消的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并未影响到高中生的参赛热情。
山师附属中学科技总辅导员薛茂昌告诉记者,“教育部2014年宣布这项政策到现在,我们学生参加这方面学习的热情不仅没有降低,这几年参加科技类学习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薛茂昌说,他们学生本身并不是冲5分的加分照顾而来,而是冲着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
薛茂昌还表示,现在已经进入“70后”家长时代,70后家长大都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加理性,“‘70后’家长更尊重孩子的兴趣,愿意让孩子真正参与进去。”相比之下,“60后”家长更脆弱一些,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圆自己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