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12中国(济南)国际演出交易会暨演艺装备场所设施展览会今天(23日)在济南开幕
接受采访时,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新区内像蓝金生物、轩竹医药这类纯研发类的企业不少,研发类企业没有收入,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企业进行技术转让获得的收益也会免收营业税,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
“蓝金生物这样的企业,我们需要保留,有了这样的企业,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才有雄厚的基础,才有后劲儿。”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沙君明说,生物医药产业是个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基础一定要打牢。山东是个制药大省,但称不上制药强省,像齐鲁制药这样的大型药厂,在省内是龙头,但在全国医药百强排行榜上,却只能排到第20名。坚持医药创新研发,就是要缩短山东与上海等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的距离。
像这类药企,尽管研发很长时间还没有效益,一旦新药上市,尤其是1.1类新药上市,影响力将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难以估量。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很快,很多新药上市后的利润高达60%-70%,能在短短几年内收回研发成本。
“像入驻医药产业园的赛克赛斯药业,2011年,由于其三个新药研发项目被批准生产,年销售额从2010年的6000万元一跃变为2个多亿。”沙君明说,新药经过漫长的研发最终获批上市,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过程。
[b] 配建8万平方米公租房留住人才[/b]
“在上海张江工业园区,如果想成立一个研发团队,马上就能找齐人,拉起队伍。在济南目前还做不到。而做医药研发,其实最终拼的就是人才。”轩竹医药副总裁舒楚天博士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引进的190多位“5150”人才中,147位在高新区,其中有86位属于医药类人才。但尽管如此,与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医药产业园相比,人才仍然是高新区医药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提到济南生物研发产业与京沪等地的差距,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沙君明同样首先提到了“人才”二字,“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地理区位优势上不能跟京沪等地区相比,这是客观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园区服务做到位,把人才留住。”沙君明表示。
记者了解到,正在崛起的东部“药谷”一侧,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建设的8万平方米公租房配套建设也将落成。
[b]生物制药“好看又好吃”,各地都抢[/b]
沙君明考察过不少城市的医药产业园区。他告诉记者,目前医药产业发达地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政策大多很优惠。比如天津,只要拿到临床试验批件,政府就出资奖励300-500万元;在广州,对新引进的医药研发团队,会有1000万元的奖励;在江苏泰州,园区会免费为进驻的医药研发团队提供研发场地和部分设备。
“生物医药研发是个好看又好吃的行业。”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这样说。就高新区目前的产业布局而言,信息通信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生物制药是第二大产业。论GDP,生物制药不如信息产业,而目前受国家对出口企业的退税政策影响,大量信息、软件企业不需要纳税。后劲十足的生物制药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远远高于信息产业。而且,医药类企业占地少、普通药企不会超过100亩,产品上市后,带来的盈利非常可观。
高精尖的研发类企业带来的品牌集聚效应同样重要。沙君明告诉记者,国内外很多企业正在向该园区聚集。今年2月,世界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也选择了落户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它除北京总部外在国内的第一落点。
[b]企业热盼:用上共享实验室[/b]
“我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园区能有可以让各药企共享的实验设备。”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只是康和,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一家医药研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医药研发中用到的很多仪器都价值不菲,利用率却不高。比如,一台红外分光光度计需要几十万,公司一个项目的研发周期为3-5年,一个项目通常只使用一次就够了,大多数时间,这种仪器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对于这些没有盈利收入的小型研发企业而言,实在是资源浪费。
轩竹医药副总裁舒楚天说,在美国生物制药产业发达的波士顿等地,都有医药实验的公共开放平台,一般由私人投资建设,每个企业只需要付很少一部分的钱,就可以使用公共实验设备做实验。“建立公共实验室,能让研发机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我们知道高新区在建立这种共享平台,希望进度能快一些,能早点用上”。
[b]21万平方米“平台”年底竣工[/b]
[b]“济南药谷”雏形已现[/b]
记者了解到,济南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位于济南高新区中心区,现已形成1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规模,聚集了大中型生物医药研发、中试、销售企业20余家,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创造利税近8亿元;二期在济南出口加工区建设综合孵化区,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制平台的各单元技术平台、中试车间和综合孵化基地;三期将在济南高新区两河片区规划建设1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区。其中“新药创制平台”内,就建有药企热盼的“公共实验室”。
21日,记者在位于经十东路的出口加工区内看到,开发区投资7.8亿建设的国家级重大专项“山东省新药创制平台”(中试基地)主体即将封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将于2012年底全部竣工,原计划2013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高新区正在争取将这一时间提前到2012年底,“济南药谷”雏形已经显现。
据了解,这21万平方米左右的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中心区,包括12个单元技术平台的新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试车间、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将成为全国主要的新药创制、成果转化和医药企业密集区。能够解决医药研发企业在实验方面遇到的设备难题,为企业节省前期的投入费用。同时园区还引进了像环球医药、九州通这样的医药流通企业,一旦药品研发成功,这些企业可以马上为研发企业提供销售服务。实现研发、孵化、中试、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