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济南城市记忆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发展的大跨步进行,放眼一座城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地标性建筑、城市综合体、欧式风格公寓等等,身处不同的城市,你还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别吗?属于这座城市的魂魄还存在吗?
像任何一座城市一样,泉城济南也有它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故事,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过程默默保存在它巨大的肌体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记忆是否还完整?
相传约公元前22世纪的舜帝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即济南市区南部的千佛山,可见济南历史之久远。建筑是文化的渗透,以前的济南是文化的,历史的,置身其中便可触摸到它的灵魂,饱满,充实。 通过老济南人的叙述,我们简单勾勒出了当年发生在这座沧桑古城的几个镜头。
济南古建筑历史图片 镜头一:火车站。时间:1904年。德国人在济南兴修了胶济铁路,火车给济南市民带来了德国的洋线、洋火、洋油,车站附近每天都有马车向城中运货,商贾云集、一派繁荣的景象。也有附近的老百姓亲自赶来,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伯,不舍地从袖子里掏出几个铜板,换来几根洋火,在手里看了又看,满脸的褶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
镜头二:芙蓉街。时间:1923年。“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这里是具有济南性格的老街——芙蓉街。这一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在芙蓉街创办教育图书社,这条原本就作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用的街显得更加厚重,大青石板铺砌的路面,路两旁林立着大小字号和作坊。清晨,石板路上会飘着薄薄地一层雾气,远远望去往来的行人似乎漫步于仙境之中,透过石板的缝隙就会看见在石板下面潺潺流淌着的泉水,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声。
镜头三:解放阁。时间:1948年。这年秋天,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其中布局约10万军固守济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举行济南战役。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兵团兵分东西两部分从外围进行攻击,进而迅速向纵深猛攻,激战至24日黄昏,全歼内城守军,被誉为“世界泉水之都”的济南获得解放。解放之后,济南人民特意在其中一个攻城突破口上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以纪念济南解放。
根据2007年出版的《图说老济南建筑》(近代卷)所做的搜集和统计,类似纬二路19号院,或大或小的近代建筑在济南有116座,其中一些建筑因其重要的建筑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多半的老建筑已经被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所代替,像状元楼、将军庙、曲水亭、后宰门这些地方的老建筑所剩无几。
古建筑都被放在了公园里,孩子们只能在爷爷奶奶的叙述中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想象城市记忆。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数烟筒以示繁华的时代已经过去,迈向现代化的济南城蓦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根还在芙蓉街。难怪一位城建专家说,好在芙蓉街街巷依旧,格局未变,这是芙蓉街之幸,济南之幸。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有形记忆,是城市文明的厚重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是在历史长河中被逐渐冲淡还是在人们的反复回忆中历久弥新?老济南人对这座城市有怎样的记忆?外地人来到济南看到了什么?属于城市自己的标签还存在吗?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声音。
城市在快速发展,生活在稳步提高,可是那些独有的城市记忆在毁灭后却无法还原。这是否值得我们再次思考?
保护城市的记忆,决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旅游资源,而是为了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群体的怀旧情绪,甚或于只是留下几个孤立的“风貌建筑”,却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街区大片抹去。这样的“保护”,留下来的恐怕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
结束语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经说过,“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割断历史便也撕裂了现在。”守望岁月的长河,今天,我们不能不呼吁——留住城市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flash=400,550,0]http://share.vrs.sohu.com/my/v.swf&topBar=1&id=15996534&xuid=f252837[/flash]
视频地址http://share.vrs.sohu.com/my/v.swf&topBar=1&id=15996534&xuid=f25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