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8家食用油企业塑化剂超标 多因管道溶出
来源:
很多市民听说过白酒塑化剂超标,其实,食用植物油也可能塑化剂超标。15日,济南市食药监局表示,12月对全市19家本地企业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塑化剂问题进行风险监测,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塑化剂项目超过国家参考值。据分析,塑化剂主要源自塑料管道溶出。
据了解,19家生产食用植物油的企业中有8家出现了问题,生产的产品塑化剂项目超过国家参考值。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俗称塑化剂,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影响人体内分泌、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肝癌,若是处在发育期的幼儿,它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对此,市食药监局要求有关企业停止销售问题产品,分析问题原因。经过问题企业自查自纠,最终发现“罪魁祸首”都集中在塑料管道的溶出,甚至仅一段塑料软管便导致了一批批产品的“不合格”。一家出问题的食用油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之前厂家曾对生产香油的芝麻、水等原材料以及瓶子、瓶子等包材进行过塑化剂检测,未发现异常,最终将疑虑转向生产设备,对所有塑料设备阀门、滤网、灌装管道等进行无塑化更换后,产品再次送检结果合格。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油生产企业要以此次风险监测为警钟,撤换所有含塑料的管道、非食品级以及老旧容器,尽可能实现“无塑化”生产,彻底解决食用油产品中塑化剂超标问题。
延伸阅读
大众油品大多使用塑料容器
食品级塑料用久也易有毒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艳艳表示,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被非法添加,二是从塑料盛装容器、管道或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需要注意的是,塑化剂迁移跟温度和时间因素成正比,温度越高、时间越久,迁移的塑化剂就越多。
记者走访部分超市发现,除进口橄榄油、高端山茶油等售价昂贵且使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产品采用玻璃瓶或金属包装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普通大众食用油产品,绝大部分使用塑料容器。超市销售人员介绍:“一直以来食用油都是用塑料桶装的,这些都是安全材料,不存在塑化剂。”
据了解,我国对食品容器、包装饮料用助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有相关卫生标准,规定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两种主要塑化剂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分别为35%和50%。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所用的包装材料都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PP(聚丙烯)等,这些都是国家认可的食品包装材料。
很多企业表示所使用的包材为食品级,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风险。殊不知,塑料也有保质期,老化了同样会“放毒”。记者了解到,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和清洗方法不同,对塑料制品的“寿命”有一定影响,尽管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哪一种材质的塑料保质期限是多少,但业界有一个大概的说法,大多数塑料制品的保质期在3年至5年。“企业选择食品级包材时,要注意查看供应商产品是否有生产资质、QS标示、食品级认证等,选择使用后对产品进行抽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我国已把塑化剂纳入风险监测中,主要检测家庭食用油中是不是含有塑化剂以及塑化剂在食用油中的溶出度。然而,目前在食用油的产品国标中没有关于塑化剂成分残留标准的检测项目,所以绝大多数生产厂商均不做塑化剂成分检测。标准仅在市场抽检时所采用,但在生产环节却没有类似的标准控制。同时,目前在产品标准和国家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不配套,标准之间存在一大片空白地带。
专家建议,正常情况下,消费者不用恐慌,尽量购买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如果是正规厂商按正常标准生产的塑料桶,里面的塑化剂含量应该是微量的。如消费者对塑料桶存有顾虑,建议买回食用油后自行倒入玻璃瓶或陶瓷瓶里换装,以求减低塑化剂渗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