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居民自治解决20年难题 110根电线杆将拔除
居民自治将“拔掉”挡路电线杆 记者 崔艳红 摄
本报连续多日都在关注居民自治的问题,不管是开放式小区还是封闭式小区,居民自治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难题,不过在一些困难面前,也有一些社区居委会或业委会做得不错,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小区业主自治的经验,像槐荫区艾菲尔花园的业主委员会成立两年来就运行的不错,业委会主任魏蓬更是为自己总结了三大法宝,“明确自身定位,公开财务和明确责任”。而居民们普遍认为:“业委会成员最根本的,是要当好大家的‘管家’。”
居民自治解决20年难题 110根马路电线杆将拔除
“济南的马路有道弯,路中有根电线杆”马季的相声说出了济南市司里街片区存在的问题。被各种施工“遗忘”了二十年的马路电线杆,在千佛山街道办事处的多方努力下终于要拔除了,“这些线杆大部分都是没用的,最早的线杆竟然是穿墙而过的木头杆,二十年了,这个问题终于在居民自治的今天解决了!”
千佛山街道办事处老龄办主任穆洪回忆说,“原来电线杆安置在门口台阶前,上世纪90年代拆迁改造,去除了老房子台阶占的位置,拓宽了道路,但原来立在路边的线杆一下子‘站’到了路中央,而改造工程收工时,线杆却被遗忘了,这一忘就近20年。由于线杆非常多,网线、电话线、民用电线乱拉乱扯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地方伸手就能触到电线。”线杆杵在道路中央,开车经过要躲闪避让,而电线杆两侧则成了停车位,居民步行也要绕着走,既不美观又妨碍通行。
目前,济南市市政局、电力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电力改造,所有架空线路都要落地进入管道,落地工程完毕后,将会对司里街片区所有废弃线杆进行拆除。“整个线杆改造工程计划实施3个月,改造完成后,交警再入驻司里街片区,实施微循环方案,安装交通标志,规划停车位和行车线,真正做到一步到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也是居民和办事处一起努力多年的结果!”千佛山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说。
一个业委会主任的三大“法宝”
“做业委会主任两年,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业委会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但关键是财务公开,此外,责任分明,会减少很多麻烦!”槐荫区营市街街道艾菲尔花园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魏蓬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居民自治总的来说还是得依靠政府支持,虽然业委会不是政府部门,但只有在房管局那边备好了案,才算是合法的,你说话才有底气,不怕质疑。”魏蓬说,小区业委会组建过程中,从前期准备到提名候选人到投票到业委会最后成立,都是依靠区政府、房管局、街道办、居委会等部门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
“有的业委会自身定位不对,以为可以独立政府存在,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居民的生活最终是与社会脱离不开的,不会存在单独的自治组织。”魏蓬说。
而针对有些小区的业委会招来质疑这一点,魏蓬认为让居民信服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开财务。魏蓬告诉记者,业委会刚成立的时候,小区有些居民也是对他们有所怀疑,但他们坚持每一次的工作都公示给居民看,还在小区内设立了意见箱,这样居民就都信服了。
“除了定位和财务的问题,责任和义务也必须得划分好。”魏蓬说,哪些是开发商应该负责的,哪些是业委会和物业该负责的,大家必须分清楚。“比如居住的房屋有问题了,就找开发商,小区环境没处理好,那就是物业的责任了。”
小区要自治整合资源是关键
说起小区自治的协议样本,省城翡翠郡小区的居委会主任储召群告诉记者,整合资源绝对是关键。辖区的资源包括小区开发单位和辖区单位在人力、财力、物力及其它资源上的支持,整合了这些资源,居委会和业委会才能有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为此,翡翠郡小区居委会也进行了各种努力:
可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动员辖区内单位一起参加社区活动。可以把小区里一些服务设施进行招标,让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投资。辖区单位可以利用活动宣传自己的公司,同时又让社区的业主得到了实惠,是整合资源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同时要跟物业处理好关系。小区的业主平时主要和物业打交道,这也是矛盾的集中点,社区可以有意识的团结物业,让物业一起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和业主多打交道,熟悉了之后有些问题可以当面沟通,防止因为误解产生的矛盾,同时也能让小区的业主有更多的话语权,真正的实现自治。
还要将物业、业委会、居委会,还有辖区的律师、热心居民等组织起来建立领导小组,定期开会,这样能有效的保证公正,而且小区业主也多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建立举报箱,接受居民投诉和举报,也可以举办社区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带到领导小组的会议上。
■ 居民观点
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业委会这个词,说这是一个为业主维权、协调业主与物管之间矛盾的组织。但是在我周围,大家都对业委会挺陌生的,是不是目前业委会还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让业主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或者业主对业委会的职能了解太少了,遇到什么事也不知道该去找业委会?
不管怎么说,我的理解是业委会是小区的“管家”,大家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业主委员会反映,请他们代表大家出面解决了,这倒真是件好事。
——洪苑小区业主张女士
说实话,我觉得小区“管家”管事难,最大的瓶颈是缺少运行经费。
目前的业委会多数都是义务“奉献”,不拿一分钱的报酬,而且,有时候他们的工作经费也需要自己掏钱支付,比如有一次我为小区里改装水表的事,曾到处跑部门,光车费就花了好几百,可是这个钱,没有人给我报销。我说这事的意思是说,几乎所有业委会都遇到了经费的困难,业委会成员并不是“小气”,可天天让他们义务做奉献也不太现实。
——鑫达小区居民陈先生 涓夌埍鍏嬫柉锛�鍏堥鍒�锛屾窐瀹濆ぉ鐚紝浜笢鍟嗗煄锛屾嫾澶氬涓€缃戞墦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