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酒悠着点 喝多伤身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不管有多忙、多累,总要抽出时间欢聚一场。在团聚中,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也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为了使聚会的气氛更加热烈,喝酒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在推杯换盏之间,却有很多学问需要我们知道,否则影响健康。
腊肉香肠尽量少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而中国餐饮喜欢先上凉菜后上热菜,凉菜常有腊肉和香肠,人们喜欢先吃这些然后喝酒。
专家提醒,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喝酒上脸的人更要少喝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杜惠真解释说,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除乙醇脱氢酶外,人体内还有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的物质,喝酒脸红的人只有前一个酶而没有后一个酶,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所以脸红的时间会比较久。
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这种人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不过,一般来说,过了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退去,这是因为,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会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乙酸进入循环系统后会被代谢掉。“喝酒‘上脸’的人,应尽量少喝酒。”专家提醒大家,一旦发现“上脸”时,不妨喝点蜂蜜水。
喝酒喝到稍有兴奋即可
都知道喝酒喝多了难受,但是喝酒后不同阶段对身体损害也不同。专家说,喝酒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酒精兴奋大脑皮层,往往表现为兴奋、胡言乱语等;再喝多一点就进入了第二阶段,酒精开始抑制皮层下中枢、小脑等,此时饮酒者多表现为意识模糊、走路不稳,难以掌握平衡,此时如果起身上洗手间的话,极易发生摔倒摔伤意外;如果继续喝,过量的酒精开始抑制脑干中枢,饮酒者呼吸减慢、血压降低,甚至出现昏迷。
部分消化科医生提醒,喝酒喝到高兴,稍有些兴奋就行了,喝醉容易伤身。白酒易醉,也易引起呕吐、酒精性胃炎;红酒少喝有益,一晚上别超过100ml;药酒别乱喝,要根据体质,曾有高血压患者喝鹿茸酒,导致血压飙升,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