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专家:花钱买黑枸杞 不如收点儿茄子皮?
补过了量没准还有害
在人体正常的生命代谢中,细胞内会产生一些氧自由基。在某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比如紫外线照射、抽烟等,体内的自由基数量还会增加。自由基能够攻击DNA、蛋白质、脂肪等。所以,人们认为,体内的自由基是衰老、生病的原因。
那些能够清除自由基或者防止氧化反应发生的物质,就被称为抗氧化剂。它不是某一种特定物质,而是各种各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的总称。比如维生素A、E、β-胡萝卜素等。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如果通过摄入抗氧化剂,来减少或者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是不是就会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呢?
这个想法很美好,也确实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理论。比如,在线虫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某些抗氧化剂,线虫的寿命延长了。于是,抗氧化剂成了保健品和美容护肤界的宠儿。各种合成的、天然的抗氧化剂,或者抗氧化剂含量高的“天然精华”,层出不穷。
不过,科学家似乎喜欢跟市场开玩笑。一边是商业宣传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时不时有科学家跑出来说:等等,这个东西其实不大靠谱。
比如康奈尔大学的雷新根教授(音译,原文Xingen Lei),通过基因技术让体内的抗氧化剂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过量表达,结果发现:过多的抗氧化剂对于糖尿病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一些文献,质疑盲目补充抗氧化剂的做法,认为这可能产生未知的健康风险。实际上,对抗氧化剂泼冷水的研究有很多。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没有传说中的效果,比如2009年2月出版的《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就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22项公开发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总参与人数多达十几万,结论是不支持“抗氧化剂防止冠状动脉硬化”这种流行的传说。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年2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更加打击抗氧化剂保健品:如果对总共涉及23万多人的68项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几种抗氧化剂(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对于死亡率没有影响;如果剔除那些质量不高的研究,只对47项总计18万多人参与的高质量研究进行分析,这几种抗氧化剂甚至小幅度增加了死亡率。
花那么多钱买黑枸杞
不如去收点儿茄子皮
为什么在体外和低等动物中显示出了“保健作用”的抗氧化剂在人体中没用,甚至可能有副作用呢?一些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虽然能够防止或者终止其他的氧化反应,但是它们自身也有可能被氧化,产生有害产物。另一种常见的原因则是,某种抗氧化剂在简单体系中显示出了“保健作用”,但是在人体内的复杂环境中,还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正负相抵,结果也就很难说。
比如,2008年的《癌变》(Carcinogenesis)杂志上就发表过一项研究,探讨了白藜芦醇的抗癌作用。这种多酚化合物在葡萄皮和葡萄酒中含量很高,经常用来宣传葡萄酒的保健功效。
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这种物质确实对人体的前列腺细胞显示了抑制作用。但是当把它用于老鼠身上时,它只在前几周延缓了癌细胞的生长,到了第七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没有了差别。
当然,一般而言,人们通过食物摄入的抗氧化剂不大可能到“过头”的量。再考虑到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多吃蔬菜水果对于多数现代人而言还是合理的推荐。黑枸杞作为浆果的一种,跟蓝莓、黑莓一样,也是很好的水果。
但这当然不意味着,值得花那么多钱去追捧它。茄子、蓝莓、葡萄、甘蓝、紫玉米等等蓝紫色的蔬菜水果中,花青素的含量也都很高。即使它们在含量浓度上不敌黑枸杞,但它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大量食用,从而在总摄入量上秒杀对手。
所以,想要在花青素的含量PK中打败黑枸杞,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开个玩笑):到饭店的后厨,收集茄子皮就行了,价格便宜量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