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日报


今年57岁的翟立章拿着当年的知青照片告诉记者,1974年12月1日,他从济南二轻局来到章丘普集公社海东大队下乡当知青。
“当时每个人都发了一个黄书包、一朵大红花,还有一条毛巾。”翟立章说,大家高高兴兴地来到章丘开始了下乡生活。“到了之后就是从事农活,跟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翟立章说,虽然当时在农村的日子挺苦,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对知青们都很好,也都很照顾。
除了对当年知青岁月的怀念,翟立章还在知青的岁月中结识了一段美好的姻缘。1981年,他和同在一个知青点的邓立芸结婚了。
1976年,翟立章入伍参军,他的弟弟翟立军接替哥哥又来到这个知青点参加了下乡活动。“我们那批一共12个人,当地还特地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管理员负责我们的生活起居,对我们都很好。”翟立军说,到现在还能记得当年的大队书记和村主任。知青自编自演节目给老乡看 当年下乡插队抱着一颗爱国心 孟庆胜今年61岁,他是章丘市刁镇旧军村人,在知青下乡的年代,他是当地的一个村支书。在启动仪式现场,孟庆胜拿出了一张1975年春节拍的老照片,照片中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下乡知青。
孟庆胜说,这张珍贵的照片是一位在天津当老师的当地老乡,在放寒假回乡探亲的时候给大家照的。看着照片中的一个个人,老孟都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当时的那个年代,大家从城市来到农村,感情都特别深厚。”到现在,老孟还和其中的一些知青有联系。
孟庆胜告诉记者,1973年至1977年,有20多位知青从济南塑料公司下乡来到旧军村,当时村里的百姓和知青们组建了一支宣传队,每天除了干农活,就是排练节目,演给当地的老百姓看,还到章丘县城参加汇报演出,受到了老乡们的热烈欢迎。“当时大家都是自编自演节目,《知识青年下乡来》、《拾棉花》等等。”孟庆胜说着说着哼起了当年的歌曲:“知识青年下乡来,贫下中农乐开怀……” “当地的老乡人很好,很淳朴。”印尼归侨陈玉兰是第一批下乡的老知青,她当年下乡到了临沂,那时她才14岁,正读初中二年级。她说,当时下乡插队确实是抱着爱国的心,自己1966年回国时,父亲曾在笔记本上留言:“勉兰儿,学习好,身体好,为国为民。”而提及下乡岁月,陈玉兰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老乡。当天上午征集知青实物50余件 据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齐鲁知青之家筹委会策划和文案组负责人翟伯成介绍,齐鲁知青之家征集文献资料通过媒体报道以后,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知青都通过电话表达对知青生活的怀念和要捐献知青生活文献资料的想法,甚至还有知青提出来要合作建立知青博物馆。翟伯成说,当天上午筹委会共征集到来自全省各地包括济南、淄博、潍坊、邹平等地的知青捐献的文献实物50余件。“凡是来知青之家的知青,都会颁发一个证书,知青之家和景区大门门票将对这些知青永久免费。”翟伯成说,天下知青是一家,齐鲁知青之家是知青永远的家园,欢迎广大知青继续为齐鲁知青之家捐献文献资料。
据介绍,朱家峪风景区目前正在加紧齐鲁知青之家的建设,根据“齐鲁知青之家”的建筑格局,未来布展由四部分组成:知青文化展览馆、知青文化体验馆、知青文化提升馆、知青点场院。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间絸鍥焼瀹ュ懏妲悗骞垮劚椤︻垳绮堥崒鐐村€甸柨婵嗛娴滄繈鏌i幒鎴炲仴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欓幃褔骞樺Ч鍥e亾閸岀儐鏁冮柨鏇楀亾缂佲偓閸℃稒鐓ラ柣鏇炲€圭€氾拷闂傚倷鐒︾€笛呯矙閹达箑瀚夋い鎺戝€婚悳濠氭煙闁箑鏋撻柛瀣尵閹叉挳宕熼鐘垫殼闂備線娼уú銈壦囬悽绋跨畺妞ゆ洍鍋撴い銏℃礋椤㈡宕掑⿰搴⑿ユ繝鐢靛仜閻°劎鍒掗悩璇茬婵炴垶姘ㄧ粻鏃堟煏韫囧鈧洟鎮块鈧弻娑㈠焺閸愮偓鐣奸梺鍛娚戝Λ鍐蓟閵娿儮妲堟俊顖滅帛閹烽亶鏌f惔銏$殤闁稿鎸搁銉╁礋椤愵偅鍍靛銈嗗笒椤︿即鍩㈤崗鑲╃闁瑰鍋炵亸銊╂煕鐎n偅灏电紒杈ㄦ崌瀹曟﹢鍩℃担杞版濠电姭鎷冨鍜佹喘婵炲瓨绮嶉幃鍌炲极閹剧粯鏅搁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