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济南百岁老人讲述传奇经历 重庆轰炸多次死里逃生
为躲避日军的轰炸,她来到西昌。“去西昌主要靠步行,还要经过大凉山彝族聚居区,翻山越岭,行程12天。”穆泳娟说,沿途大多是原始森林和马帮小道,一路山野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等野兽出没,路上虽有武装人员护送,但还是十分小心。他们曾经过一小镇,太阳刚刚落山,城门紧闭,百姓也紧闭门窗,如临大敌,一问才知当夜有狼群经过。果然,半夜狼群呼啸,持续半小时之久,令人毛骨悚然。
夫妻两人一同来济工作捐出黄金存款支援国家
穆泳娟的丈夫王绍曾,生前是著名古文献学家,几年前去世。穆泳娟说,两人结识是在江阴尚仁中学,当时她是学校英文代课老师,而他是学校校长。那时,他们还只是同事关系,直到逃亡到四川后,一同经历了战火的磨难和洗礼,“他为人正派,勤奋谨慎,他的品行吸引了我,我决定和他携手一生。我们一起经历了抗战、内战和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走过来不容易。”
1952年,因工作分配,夫妇二人来到济南,在山东省工学院图书馆工作。“那时候工资收入都不高,还要养育三个子女,一斤豆腐分两顿吃,算是改善生活。老王嫌我管家太紧,我就交给他管,结果半个月钱就用完了,还得交给我管。”穆泳娟说,“我跟老王几十年没有红过脸,无论多么困难。”他们的子女,大都靠穆泳娟管教,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出生于民族企业家家庭的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抗美援朝时,夫妇二人将家族企业股票的红利(约合当时黄金18两)捐出支援了前线,来到济南后,他们又将自己8万元存款拿出,支援国家建设。“年轻人要爱国,到了哪里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穆泳娟说,“我这一生,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战、内战,你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现在好了,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目睹百年沧桑,穆泳娟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对济南最初的印象青石板路汩汩泉水
“63年前,刚来济南时,泉城路还都是青石板路,散发着质朴的气息。”穆泳娟说,她现在住的地方,当时是郊区,周边都是土路和田地,可以清楚地看到洪楼大教堂。闵子骞墓四周生长着百年柏树,很是壮观,周边孩童们经常到柏树林里玩耍。
老人对济南印象最深的是趵突泉。“第一次见到趵突泉,觉得很神奇,泉水能喷涌得如此壮观。”更奇特的是趵突泉里的青石板路上,汩汩泉水从石板的缝隙中往外冒,光脚走在上面,凉爽舒畅。泉水周边的人家,每户都有一口两三米深的泉水井,夏天把西瓜“冰镇”在里面,吃起来又甜又脆。
老人记忆中,当时济南最繁华的地段是火车站周边以及大观园商埠。“酒馆、杂货店、糖果糕点店等各类铺房全都有,偶尔我也和老王一起去逛逛,吃一些济南的特色小吃。”老人说完陷入安静,仿佛在回想当时大观园的繁华抑或是与丈夫一起的甜蜜。
住在泉城半个多世纪,老人觉得济南在经济发展上进步很多,高楼崛起,城市扩张,人口越来越多,汽车也比以前多了太多。
自得其乐与人为善每天坚持腹部运动
晚年的穆泳娟,终于过上平淡祥和的生活,每天都会读书看报,闲暇时就和她的“玩伴”德国腊肠犬托尼说说话,“托尼非常懂事,晚上我们睡觉了,它就会守着门口看家。托尼很爱干净,每次出门都要带鞋套,不穿就不出门。”
“要有自得其乐的精神”,这是穆泳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的生活态度。年轻时,穆泳娟因病耳聋,正是因此她更加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不钻牛角尖,这是老人对待家人和朋友的方式。“不要管着、干涉后辈,他们来看我,我高兴;不来看我,我落个清净。”
如今,老人每天坚持锻炼二三十分钟,“我每天都会做腹部运动,用手按着腹部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揉动。还有就是伸胳膊伸腿,多走动。生活要有规律,吃东西要有节制。”老人喜欢吃猪蹄、排骨,菜一般是家常菜,从不挑食。
“不相信自己已是102岁的人,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也能跟着时代走。”穆泳娟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电视,非常关心热点时事。按照老人的话说,就是不能停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