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法院创新普法载体的路径选择
□ 祁云奎
济南中院副院长王旭光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市民进行交流互动。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两级法院年审(执)案件在7万件左右,至少涉及14万个家庭,近60万人,占济南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面对每年有近60万人直接或间接与法院打交道的实际,济南中院提出了“庭审变课堂”的理念,力求把每一次开庭、每一次执行、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变成一次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宣传法律、释疑解惑和增进共识的活动。
进社区
法官成为座上宾
2010年4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姚家法庭庭长许莉一行如约来到辖区姚家社区,帮助调解一起拆迁补偿纠纷。
3年前,济南市解放东路拓宽,历下区姚家社区居民李国祥投资8万多元开办的电气焊维修部被拆除,生活因此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拆迁补偿的事,居委会多次找他协商,都没有达成协议。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居委会向就近的姚家法庭求援。
一口气调解了近3个小时,许莉庭长连口水都没顾上喝,终于了却了压在李国祥心头长达3年的心事:居委会同意一次性补偿给李国祥6.6万元。
事后,每次谈及此事,居委会领导都会对许莉庭长面带敬佩之情,而李国祥则一个劲地点头:“法官说的话,我信!”
按照济南中院“帮千企走千村(社区)访万户、服务‘四保’任务”活动要求,全市法院积极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广大法官主动走出法庭,来到社区居民中间了解社情民意,开办法律讲座,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使活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对口街道、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210余场次,法官参与调处各种纠纷2.6万起,提出司法建议67条。
“基层法官除了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还必须广泛了解社会生活,具备熟悉社情民意的素质!”济南中院副院长刘延杰说:“在社区里,拆迁安置、邻里矛盾、婚姻家庭、人身伤害、赡养等纠纷占很大比例,有的可能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对于这类案件法院判决很容易,但要让当事人接受就没那么简单了。”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直观地接受法律,济南中院统一制作了上百块以宣传贯彻侵权责任法为主题的展板《发生在你身边的侵权案例》,将其摆放在社区、当事人休息室或立案大厅,用以前的判例来说服和教育群众,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对于如何处理高空坠物、狗咬人、井盖伤人、人肉搜索等一些经常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情,这些展板给出了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答案。
在济南法院,很多法官把走社区比作“走亲戚”。亲戚越走越亲,社区越走越近。现在,很多社区里的居民遇事总爱请法官帮着“拿个主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法官在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也把“辩法析理”的做法带进了社区,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和谐。
上网络
法官就在你身边
通过报纸,济南凯文工贸公司的法律顾问张军看到了有关市中区法院开通“网上法院”的报道。他立即想到,该公司有一笔债务还有最后一天就过了两年的时效。于是,他尝试着登录该院的网上立案系统,发了一个帖子请求立案。一杯茶的工夫,电脑网页上便弹出一个窗口,提示网上预立案成功。
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市中区法院借助“网上法院”,建立了司法服务QQ群,办案法官在线受理社区居民的咨询和求助,让辖区居民感觉“法官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现在,无需多次往返于法院,只需打开电脑,当事人就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预约立案,接受法院送达,查询案件审理(执行)进度,对法院工作建言献策……在网上,一来一往之间,群众感受到法院服务的便捷、高效,而法院则利用这一平台,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到一些过去很少听说的“法院故事”、“法官故事”。
一直以来,找机会跟法官说说“自己的事”,是很多当事人的一个心愿。随着济南法院“网上法院”工作的推进,当事人的这一心愿逐步得到满足。2009年6月,历城区法院率先设立诉讼服务大厅,开通了视频接待系统,屏幕上的影像清晰流畅,当事人可直接与法官进行“面对面”交流。
借助“网上法院”开展普法宣传,点燃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关注与热情,逐步影响到济南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方式。据统计,济南市市中区法院2010年共收到网友发帖1120余条,内容涉及立案、咨询、查询案件审理执行进度、意见建议、举报、感谢等方面。对于网友的发帖,该院坚持做到“条条评论有回复,件件咨询有结果”,赢得了网友的好感和信任。
面对当今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新形势,济南法院主动调整普法宣传的思路,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关切。2010年,济南中院9次召开新闻通报会,向社会通报法院最新审判执行进展情况,舜网、齐鲁法制网、山东新闻网等网站对新闻通报会实况,进行了同步现场直播,与当地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很多网友发帖评价这一举措是“看得见的公正”、“令人耳目一新!”
上电视
法官故事收视率高
法官的办案故事也能成为电视台的主打节目?
这个让电视台编导于旭光从没想过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于旭光,济南电视台生活频道编导,同时兼任《现在开庭》节目栏目主任。
“节目开播一年,收视率已经稳定在‘央视索福瑞’1.27。这个成绩,在生活频道所有节目中是名列前茅的!”于旭光深有感触地说。
2009年4月,济南中院与济南电视台联合推出了一档法制类节目《法庭内外》,通过现场报道、深度报道、庭审纪实、法官访谈等形式,全面报道济南法院最新工作举措、审判执行工作进展,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节目开播一年多来,已经播出了85期节目。期间,又经过改版,节目名字正式确定为《现在开庭》。
其实,节目“出彩”的地方,还不仅是收视率。在不知不觉中,这档节目已成了现在泉城济南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该节目的宣传语,很多市民都耳熟能详:“在这里,您将真正了解到法官的艰辛与智慧,看到法院在怎样为老百姓服务。”
与《现在开庭》电视节目一起进入社会公众视线的,还有济南中院与山东商报联合开办的《拍案·法官故事》栏目。从2009年9月17日开始,该栏目已经连续刊发了66篇“法官故事”。一位读者用“三度”这个字眼来评价该栏目。“三度”,就是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2010年10月19日,山东商报《拍案·法官故事》刊发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做建材生意的老板遭遇车祸,被对方车辆撞成脑震荡、骨折,脸部被划伤,留下了一个长达数厘米的疤痕。为此,他向法院提出了20万元的精神损失索赔。经过办案法官耐心调解,原告最初提出的“天价索赔”逐渐“回归理性”,最终以1.5万元结案。一位读者在看了这期报道后,立即给记者打电话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自己也刚刚遭遇车祸。看了这篇报道后,才发现自己的诉讼请求过高。他准备和律师一道修改索赔数额后,再向法院递交诉状。
自从两个合办栏目开办以来,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接到一些咨询电话。这些咨询者大多有类似的经历,栏目所报道的案例使他们在解决纠纷时有了参照。
普法宣传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从此种意义上说,办案是最好的普法,法官是“第一宣传者”。
“庭审变课堂”
“现在开庭!”
2010年10月25日,随着一声法槌响起,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在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田西村村头开庭审理。近千名村民在自己的家门口旁听了此案的审理。
开庭结束后,济南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旁听案件审理的村民。村民们目睹了开庭整个过程,他们争相对记者说:“看法官现场审案子,真过瘾。不仅知道了法官怎样断案子,还明白了许多农业承包方面的法律规定,收获特别大!”
2009年以来,济南法院共组织法官进村审理案件160多场(次),内容涉及土地承包、相邻关系、人身损害赔偿、赡养等纠纷,现场提供各种法律咨询20余万人次,既讲法,也讲情。在社区、乡村这个“大课堂”上,随着济南法官忙碌的身影一次次被电视荧屏、报纸版面定格,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普法作用。
“庭审变课堂”,在很多人民陪审员眼中是“最管用的普法宣传”了。槐荫区法院人民陪审员高金辉,自2005年担任陪审员至今,已经有着210多次出庭的经历了,她感慨地说:“老百姓是很朴实、很通情达理的,但是你不讲他不知道。因此说,开庭是最好不过的普法宣传形式了!”去年,在济南市第二届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中,又有5名作家、记者加入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中来。通过参加案件陪审活动,他们对法官有了一个跟从前不一样的认识,那就是法官“更值得钦佩了”。他们表示,要通过自己手中笔和话筒,向老百姓去讲述一个个真实、可敬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