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骑车回老家 历时9天行程1200公里
刘鑫从学校出发时留影。
刘鑫和宋耀到达丰都地界。
刘鑫和宋耀到达荆州地界。
在黄水,好心大叔的小孩在给刘鑫与宋耀盛饭。
不坐汽车轮船不乘飞机火车 全程1200余公里历时9天
潼南大二学生武汉骑车回家
1月23日晚上7时10分,从武汉出发,骑行1200余公里,21岁的潼南县太安镇小伙刘鑫终于回到家人的怀抱。
他为什么要骑车回家?他在途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在家休息的刘鑫,这位从未独自骑行的大二学生,一提起这场历时9天的骑行经历,直呼过瘾!
重庆晚报记者 郝瑶 实习生 杨怡枭
约定
闲聊定下君子之约
两个月时间做准备
刘鑫是武汉轻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二学生,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去年国庆期间,他和同寝室同学宋耀闲聊春节回家的打算。宋耀是四川宜宾人,以前过年二人就结伴回家过。这一次刘鑫对宋耀说:“如果能骑回家才有意思呢。”就这样,两人定下君子之约,学校放寒假后,相伴骑车回家。
“虽说是一时冲动,但既然有了君子之约,肯定要努力达到。”刘鑫和宋耀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做出这个决定后,他们就开始长达2个月的准备。
首先是体质锻炼,刘鑫和宋耀每天循序渐进增加锻炼量,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跑10圈共4000米才回寝室。同时,每天两人会拿出1小时浏览骑行论坛,查找规划从武汉到重庆的线路。
“家里每月给我1000元生活费,我一般能省下100余元,这部分积蓄就是我买装备的钱。”刘鑫说,为了不增加经济负担,他分月在网上搜罗保暖水壶、电筒、自行车专用货架、护目镜、医疗包、面罩等,算下来大致花了1000元。
眼看离放寒假的时间越来越近,刘鑫的自行车还没有着落。“后来托同学买了辆二手八成新的自行车,700元,原价要1400元呢。”刘鑫说:“我觉得没必要买新自行车,因为我并不打算骑车回武汉,所以这辆自行车以后用的时间很少。再说,骑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车比新车容易上手,适合长距离骑行。”
14日,刘鑫和宋耀要骑行回家的消息在全班传开了,但刘鑫和宋耀的父母却不知道。“坐火车16小时,花100多元就能回家,如果跟父母说我骑车回家要花2000元左右,还需要9天左右的时间,他们绝不可能同意。”宋耀和刘鑫说,“倒不如先斩后奏。”
意外
出师不利拉伤右腿
冰雪山路体验极限
带着满满的信心,15日早上8时,刘鑫和宋耀从学校大门出发,但还没出武汉,刘鑫“哎哟”一声,把右脚拉伤了。
“因为太激动了,我犯了最低级的错误———没做热身运动就骑车。”刘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当时好痛哦,我又不好意思给同伴说多休息一会再走,只好强忍着。”
刘鑫说,路上前两天都是忍痛骑过来的,“右脚拉伤了,所以都是左脚在用力。”刘鑫说:“虽然痛,但我觉得还是值,到了江汉平原后,沿路开阔的美景又让人忘记了伤痛。”
按照原定计划,刘鑫和宋耀每天骑10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就找最便宜的旅馆住宿。“因为功课做得足,所以每次到达目的地都离预定时间相差不到2小时。”刘鑫说,两人每天住宿费是70元,伙食费是40元,为防止意外,两人都额外揣了700多元。
19日,在翻越湖北利川的齐岳山时,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着实让刘鑫和宋耀吃尽了苦头。宋耀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们是当天早晨9时出发的,一直不停地骑,到了下午4时多才翻过这座山,“山上到处是厚厚的冰柱,路面也很湿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危险,完全靠我们俩互相鼓励才翻过了大山。”
“当时我骑到山顶准备下山时,双脚已经冻坏了,我就听到宋耀跟我开玩笑说,‘看啊,山都被我们踩在脚下了’。”刘鑫对重庆晚报记者说:“现在回想,人在最疲累、接近极限的时候,只有乐观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
感动
迷路无助内心恐惧
陌生大叔伸出援手
宋耀和刘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虽然他们反复核对了线路,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问题。
在出行前,刘鑫把两个月来做笔记的厚本子变成了一张线路图揣在身上,方便随时拿出来翻看。重庆晚报记者看到,这张A4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地名,并用90个箭头做了标识。刘鑫介绍,从武汉到潼南,他们经过了15个大地名:武汉、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宜昌、恩施、利川、丰都、涪陵、重庆主城、璧山、铜梁、潼南,途中经过的小地名都记在这张纸上了。
“省道国道好找,恰恰是到了城区,路就不好找了,耗费了很多时间。”刘鑫说:“21日我们快到石柱黄水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但按照计划,我们还要翻过两座山才有可能找到旅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两个人在黑黢黢的山道上蜿蜒骑行。“其实那个时候心里是有些担心的,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这段路又烂,屁股都颠痛了,除了我们俩没得其他人了。”刘鑫说,为了驱散内心的恐惧,他和宋耀就不断地互相说话。
“不知从哪里投来一束黄色的灯光,我和刘鑫当时真的有种被拯救的感觉啊———一辆面包车从远处慢慢开来,开车的大叔见到我们狼狈的样子,就请我们上车,说去他家住。”宋耀说:“那个大叔家就在黄水,当天我们就在他家休息吃饭。”
“大叔没有问我们姓什么,只是和我们聊天,我们就把骑行计划告诉了他,他还鼓励我们。”刘鑫感叹:“我们也没问他姓什么,彼此间就保持着一种很朴素的信任,保持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暖。”
声音
有意义的事情,就该趁着年轻去做
“爸爸妈妈,我到石柱了,很快就到家了。”22日,刘鑫给家里拨了一个电话,向父母简单讲述了此次骑行的经过。“当时我妈就在电话里大嚷,‘我的傻儿子,这么危险的事你也敢做啊’!”
直到昨日,23日下午5时回到老家的宋耀也没给家里任何人说起自己的骑行经历。“爸爸妈妈在浙江打工,我不想他们担心我。”宋耀说。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刘鑫的父亲刘吉前。今年41岁的刘父说:“作为父母,哪个想自己的娃娃冒险嘛。刘鑫回来时,整个人又瘦又黑,不晓得在外面吃了好多苦。但我了解儿子,他要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充分准备,他虽然是学生,但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不能老是控制他。趁着他年轻,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该去做。”
刘鑫在潼南的初中好友彭爽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去年12月,刘鑫就把骑行回家的想法告诉了他。“他一直是个有独立见解的人,我相信他能做到,我也支持他的想法。” 彭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