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剧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 市儿艺在探索革新中勇闯品牌化市场化之路
记者 陈炜敏 实习生 于晓丹
市儿艺积极探索儿童剧的市场化道路。(资料照片)
自2009年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推出“亲子剧节”以来,济南的儿童剧真正与市场进行接轨。迄今为止,济南已经举办了两届“亲子剧节”。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丁小秋说:“当初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得借鉴。儿童剧市场发展得很快,而且不错,这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现在我们该停下来思考儿童剧今后要怎么发展。”
细化观众层次适应市场需求
济南儿艺剧团编剧王谦表示,“现在儿童剧打出的口号是适合3至12岁的儿童,但这个范围的儿童心理成熟度和接受能力差异还是很大的,我们要考虑在此范围内再细分成三个层次。”在《白雪公主》的演出现场就曾出现过尴尬的一幕,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在巫婆出场的时候被吓哭了。“对小观众的年龄段再进行细分,编剧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创作契合这部分儿童心理的剧作。我们的计划是在省内主打学前儿童的低幼市场,对外主打大龄儿童市场。同一个剧目满足不了内外两个市场,到外面巡演的时候场面很尴尬。”
公开招募演员充实演出力量
今年,“宝贝剧场”将实现每周末都有演出。而“亲子剧节”也将继续举办,“初步计划演出16台剧目,同时邀请国外4至6台剧目来济演出。”为此,市儿艺将和济南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成立儿童剧团,从社会上招募团员,专门从事“宝贝剧场”的演出,“目前,这个工作正在筹划中,招聘广告也已经发出去了,首批招收10至15名演员,并将于下周六举行考试。预计春节前后将会组团,五一之前争取能够正常运作。”丁小秋介绍。
汲取国粹经典丰富剧目创作
要实现儿童剧演出周末化,剧目数量严重不足是目前最大的障碍。据丁小秋介绍,至少要有24部剧才能保障周周有演出,实现“周末化”,而现在剧院只有9部。大部分儿童剧都是改编自童话经典,如《白雪公主》、《安徒生》、《丑小鸭》等。但毕竟经典数量有限,纯粹原创性的故事又容易遭遇市场反应冷淡的尴尬,1月6日举行的创作研讨会上提出了儿童剧选材的一条新出路:从国学国粹中汲取营养,比如改编成语故事,为儿童剧增加京剧元素等。这样一来,剧本的选材空间大大增加,小观众也能通过看剧受到教育。尤其是与国外剧团进行剧目交换的文化互动中,剧团能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儿童剧尤为重要。
推动儿童剧进校园打响品牌
北京的儿童剧市场发展得要比济南好,一个原因是北京市民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济南市民在文化消费上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这是阻碍儿童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宝贝剧场”的票价高的达80元,低的也要40元,阻止了一部分家庭走进剧场。研讨会上提出剧院到幼儿园和小学进行低价巡演、为福利院赠票的想法。“与学校合作,儿童剧进校园,剧院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剧社,这很吻合学校的戏剧教育,也更利于剧院打响品牌,从小培养话剧观众,让儿童剧真正走进广大儿童的日常生活。”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济南举行,这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丁小秋介绍,他们将总结两年来儿童剧发展的得失,积极探索儿童剧的市场化道路,让“宝贝剧场”真正成为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