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试管婴儿受孕女性群体:求子的焦虑与艰辛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点燃了生育二娃的热情,试管婴儿成高龄妈妈的“救命稻草”。
成功采集到胚胎胚胎冷冻
“麻醉取卵时,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终于有了孩子。”孙青(化名)是一名试管婴儿的妈妈,如今她梦已成真,之前因长期无子所经历的煎熬也已变得云淡风轻。
全面二孩放开近一年,更多女性踏上了试管婴儿的“征程”,医院辅助生殖门诊量随之成倍增长。近日,记者走近这些“试管婴儿妈妈”,感受她们求子背后的焦急和艰辛。
她:两次踏上试管婴儿“征程”
试管婴儿失败后丈夫和她离婚,再婚后又踏进医院大门
山大附属生殖医院副院长盛燕已养成了在白大褂口袋里放上几张纸巾的习惯。从医20多年来,常有求医者抽泣不止。她看到了太多的眼泪,所以这种问诊经常始于陌生人间病情的叙述,最后止于亲人般的暖心安慰。
坐在生殖医院的诊室中,陈梅(化名)看起来很焦虑,那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医生,能不能给俺想想办法,这次试管婴儿一定要成功。”她几近哀求,虽然她知道医生不是神。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到医院尝试试管婴儿,第一次是在3年前,那时她还在第一段婚姻中。
和第一任丈夫结婚3年始终没有孩子,陈梅用尽了各种偏方。陈梅和丈夫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她的问题——输卵管堵塞,符合做试管婴儿的指征,这成了她最后的希望。虽然当时观念里接受不了试管婴儿,她和丈夫还是瞒着家人来到济南做试管婴儿。进入试管周期前要进行各种检查、打促排卵针促排卵、取卵、体外培养、胚胎移植……两三个月的“折腾”让她尝尽苦头。一次次打促排卵针让她感到恶心头痛,由于雌激素增高,她身体发胖,更别说取卵手术时的不适。“当时按照取卵、移植等进程,每进行到下一步时,总会有同一组的病友不再去了,这说明她们失败了,比起她们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所以只要能当妈,受再大苦我也不怕。”陈梅回忆说。
但是巨大的失望发生在最后一步。当胚胎移植到她体内后,她等待了10多天,迫不及待地验孕,却发现并没有受孕成功。“当时真的很痛很痛,很失望很失望。”时至今日,陈梅再忆当初,仍显得十分痛苦:“走到最后一步了,却没有成功……”
不能做母亲,本已是很残忍的事儿。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半年后,丈夫向她提出离婚。“他是家中独子,我不怨他。”离婚后,陈梅找了一个比自己大四五岁的男人,对方带着一个孩子。虽然没有了丈夫给的压力,但陈梅说,她还是和自己过不去。如今她已32岁,仍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在做通丈夫思想工作后,她再次踏进了医院大门。她:曾爬上门诊楼顶想跳楼
就医时从没丈夫陪伴,尝试3次后终怀孕却没了欢喜
“做试管婴儿,真是个身心备受煎熬的过程。身体会有各种不适,做一次费用也是不菲,大概需要3万多。更主要的是,她们每个人在漫长的试管周期里,都抱着很大的期望,但试管婴儿毕竟有不成功率,每一步都活在失败的恐惧中。”盛燕说,一次失败后,再隔三个月又可能进行下一次试管婴儿,但要不要再做往往会让她们很纠结。但做母亲的强烈愿望,让很多人一次次飞蛾扑火,做七八次试管婴儿最终怀孕的女性也大有人在。
“在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里,女人不能生孩子,带给她们的思想压力很大。”盛燕还清楚记得曾经一个患者,“每次来医院,都是她自己,没有丈夫陪着。她不多言不多语,医生问一句她答一句,其实我们最怕这种病人,压力大还闷在心里。反而是那种到门诊上能大哭出来,能大吵大嚷的,我们不担心。”
那天上午给这个女人看完病,盛燕正准备下班,突然有同事跑进诊室说有人在门诊楼顶要跳楼。盛燕赶紧跑出去一看,楼顶站的就是那个女人。“她说,因为生不出孩子,夫妻关系弄得也不好,她不想活了。当时我们都在劝慰她,让她坚定治疗的信心。最后,她自己走了下来。”盛燕回忆说。
“最后,她在做过3次试管婴儿后终于怀孕了。我们通知她到医院时,她丈夫还是没陪着。她也没有喜形于色,感觉已经被生活打磨得没有了任何激情。”盛燕说。
在每一位患者要求做试管婴儿前,盛燕都让她们慎重考虑。接受试管婴儿,也必须符合输卵管不通、促排卵障碍等适应症,门槛很高。所以,在所有不孕人群中,做试管婴儿的求医者只占到一两成。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等方法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