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北大教授:有关部门对低生育风险认识仍不足
过去中国人口发展中设立一条条人口总量的红线,要求无论如何不要超过这条红线。但是不是越低越好呢?现在看来不是的,所以单一的上限控制有问题,在当前问题更严重,因为人口数量太低了对人口结构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是一个功劳,而是一个罪过。
现在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这方面既没有明确一个控制指标,也没有明确任何一个部门对老龄化超标负责。所以,我们并未脱离以前那种单一人口目标控制模式,并不适应人口工作全面转向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新的战略任务。我在想,从人口学角度,为老龄化划定一个红线是否可行?就像我们对人口总数划定的红线,那能不能为老龄化划定一个红线,要采取各种措施,力争不要超过这个红线?还必须要明确哪些部门负责监测,哪些部门制定和组织应对措施,哪些部门来协同配合。否则,人口战略方向尚不够明确,再加上一无具体目标、二无责任部门,那很容易导向失控。
老龄化是已经决定的事了。这也是前40年计划生育的结果,上一代人生的少,下一代人数量自然就少,人口老龄化程度自然就高。
怎么样才能减缓老龄化的发展?现在看,人均预期寿命在持续增加,这是个加速老龄化的因素。当然,减缓老龄化也不能靠多死,所以只能靠多生。但是,过去我们在跟人口数量的较量,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已经搞了30多年,所有能想出来的招全用了,对的,不对的,合适的,不合适的,全用了。几乎没有什么余地了。然而对于如何鼓励生育,增加出生人口,我们还需要学习,需要借鉴,需要根本转变以前观念和惯性思维。
日报:过去人们会觉得中国人口的负增长是很遥远的事。根据人口学者的预测,可能在6-7年后就会出现负增长。人口负增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郭志刚: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极长,有自身的强大惯性,所以,制定政策时研究人口趋势非常重要。判断人口趋势和当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趋势中的哪一段,远比绝对数更重要。现在中国低生育的趋势非常明显,老龄化来势汹汹,人口正增长正在转向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趋势不只是影响今年明年,而是影响几十年上百年。会持家的主妇要有计划不能像月光族那样,等到真的没饭吃时才想办法。人口再生产更是如此,需要提前谋划。人口战略必须要有高度的前瞻性。
今天出生的孩子,要20年以后才能成为劳动力。所以要根据趋势来确定当前的生育政策。我认为,当前对低生育和老龄化风险的认识并没有到位,政策和措施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改革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好在僵局已经打破,改革的实践结果有利于提高认识。从人口发展总趋势出发来应对低生育和老龄化风险,全面两孩之后,生育政策还应该尽快调整到全面放开,甚至视实际需要而出台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与此同时,要对那些过时的、脱离实际的、错误的人口理论、观念和认识认真进行清理,确保这些错误的东西不能再继续左右政策制定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