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妈妈,我们家很穷吗?你的回答可能害孩子一生!
3
作为生长于农村的70后,从小家境贫困是大概率事件,我正是如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就明白家里穷,父母要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艰辛程度无法言表。尤其是我还一直读一直读,不但无法帮家里干活,还一直要学费和生活费。
因此,节俭,几乎是刻进我骨子里的习惯。
大学刚毕业时薪水极微薄,天天算计着过日子,简直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使”。
数年后才终于宽裕一点,在超市里购物不必总是盯着颜色不同的促销价格牌,不必冲着打折而排长队,买自己爱吃东西不必太计较价格。
可每当我拎着满满的购物袋回家时,在觉得满足之余,又为自己花了不少钱而不安。
从小的“贫穷”意识跟随我至今。逛商场时我总忍不住去看促销打折的花车,看是三折还是五折,每次都要花费很大的意志力,才能管住自己不被便宜货诱惑。
如果想为自己买些稍微贵一点的东西,我就要用那句广告语鼓励自己:“你值得拥有”!要在心里反复劝说,才能让自己相信“我配得上拥有这些好东西”。
有一个朋友,两口子收入并不高,可是她的包包和衣服的价格比我的至少高一个档次,她可以因为喜欢,就买一个不知道什么材质的挺贵的首饰戴着玩。他们家周末总是带着孩子去外面吃饭,到处去玩。
我时常替人家着急,想着他们那么点儿收入,怎么经得起这样消费呢?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人家也没有破产。而我们收入比他们高,消费比他们低,这么些年下来,也并没有发财。
因为从小养成的“节俭”思想,我就算有点儿好东西也常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比如诺曦爸爸去法国,回来给我带了一瓶香水,我就从来没拿出来用过。总觉得没有什么场合“值得”动用这样的“好东西”。然后,然后,它就放了很久,然后,整瓶被小诺洒在了客厅的地板上。
好东西舍不得用,才是真正的浪费!
4
生活中常见各种跟孩子哭穷的例子。
比如孩子玩水,许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会这么阻止孩子:“哎呀!你不能浪费水,这些都是要花钱买的呀!”
这句话传递给孩子几层意思:
1)家里穷,浪费不起;
2)要花钱的东西不能浪费(不花钱的东西就可以浪费?);
3)虽然玩水让我开心,但我的“开心”没有水费重要。
如果换一种说法会好很多,比如告诉孩子水的重要性,提醒孩子不要浪费。如果非要玩,可以端一盆水让他尽情玩,玩好剩余的部分还能浇花拖地冲马桶。
“妈妈,我们家很穷吗?”你的回答可能害孩子一生!
再比如孩子对同学家的豪宅表示羡慕,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说:“那房子要一千万,就你爸妈这点儿工资,这辈子也别想了!”
这么说至少传递给孩子两个负面的信息:
1)那房子很美好很贵,可我们家人配不上;
2)贫穷是这辈子也不能改变的事。
如果这么说效果就不一样:“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争取让我们早点儿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里去,你也要帮忙哦!我们全家一起努力!”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头禅”:我们家哪里吃得起那个?我们可买不起这个!他爸爸是大老板,你怎么能和他比?
所有这些语言都是在向孩子哭穷,都是隐隐地给孩子贴上“我很穷”的标签。日积月累,这张标签就会越贴越牢,甚至直达灵魂深处。
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眼界和见识,不是由他赚多少钱、拥有多少东西决定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他花费了多少钱、消费了多少好东西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贴着“我很穷”的标签,哪怕他将来家财万贯,他也不会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不会懂得如何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