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养老服务迎新考验:老伴老伴我们去哪里呀?
济南日报 记者 刘晓群 实习生 史春勇
山东老年大学报名现场火爆。(资料照片)
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他就风里雨里地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他就在那儿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老有所依》中这一段话,让多少人泪盈于睫。
截至今年10月,济南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6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并以年均3.2%左右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高龄老人比重的大幅上升,给这个城市的养老服务业带来了新考验&mdash&mdash&mdash
民营养老机构
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
位于济南城区东部凤岐路的华森老年公寓,是一家典型的民营养老机构。作为我市第一家聚家式老年公寓&mdash&mdash&mdash 由于距离市区较远,公寓开辟了专门的空间,让儿女探望时与老人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这一举措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这段时间,公寓负责人张文昌却为另一件事情伤透了脑筋。
公寓靠烧锅炉取暖,一天用一吨半煤炭,一两千元就进去了。这笔费用几天就要结算一次。老人们取暖一天都不能断,而公寓的收入却有周期性。因此,张文昌希望能够争取到一部分流动资金,用以支付水、电、暖费用和其他应急之需。然而,华森老年公寓属于民办非企业性质,按照非营利性机构运营,在银行很难贷款,我能申请个人贷款,但是用公寓的名义,不行。
按国际上通行的百名老人3张床位标准计算,我省目前养老床位缺口70.65万张,以每张床位6万元建设成本计算,约需投入资金420亿元。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发展,甚至成为主力,是省市乃至国家倡导的方向,然而在实际运营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前并非一马平川。
事实上,包括张文昌在内的不少受访养老院负责人都提到了运营压力,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不错了。他们认为,国家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但落地仍需努力。
当过村干部、经过商的张文昌,因为父亲回报社会的嘱咐,萌生了开老年公寓的念头。但公寓运营3年,他确实感到了压力。这所前后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老年公寓,每年要有五六万元的亏损。目前公寓有200个床位,入住率在70%左右。这一数字对照全省平均水平,应该是不错的,但张文昌并不算满意。交通不方便,许多老人就不愿意来。
也有令人鼓舞的一面。近年来,老年公寓得到了民政部门和当地政府越来越多的支持,这一点,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可。去年,历下区政府免费为华森公寓提供了冰柜、消毒柜、电磁炉和烤箱。两个月前,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调下,公寓的用电也享受到了优惠。
社区照料中心
床位已供不应求 资金仍捉襟见肘
快节奏的社会运转模式下,子女们只能把老人抛在空巢中。而绝大部分老人又不愿远离子女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白天与老年朋友参加各项娱乐活动,或者享受专业居家照料,晚上与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日间照料模式,很受欢迎。
南辛庄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在装修阶段,就早早被社区老人盯上了。采访时,一对老年夫妇正在咨询入住条件。儿女在上班,老两口守着空房子,空落落没话说。夏天还好,出来参加些活动,天冷了连个去处都没有。老先生说得很实在。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来询问中心的进展情况。南辛北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维芳告诉记者,辖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1700多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这间由政府投资的槐荫区首家日间照料中心因此被辖区老人寄予厚望。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中心设有棋牌、书画等20余个功能室,同时开办老年大学,设养生、急救、健身等方面的课程,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中心还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会上门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居家护理工作,陪老人说说话。
但是,日间照料中心却仅有40张床位,面对老人的需求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虽然前来预约的老人很多,但由于床位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将对预约老人进行筛选,首先将孤寡老年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贫困老年人、60周岁以上空巢高龄老年人纳入服务范围。”王维芳告诉记者,作为公办非营利性组织,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将以无偿为主、低偿为辅的方式运行,在巨额开销前仅靠财政拨款是不行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中心日常运行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机构从业人员
七成人没有资质 活累钱少频跳槽
张先生的父亲是位离休老干部,患病卧床在家3年,已经是五换护工了。
第一个护工开始挺好,时间长了就不在状态。有一天,张先生在上班时间回家,却发现老人被孤零零丢在家,护工出去干自己的事了。一问,这种事还经常发生,气得张先生马上换人。第二个护工是位女性,干活很麻利,可是因为老人行动不便,要做些擦身这样的活,老人抵触,护工自己也不舒服,也没干多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干了一年多,全家人都很满意,谁知道有一天人家吞吞吐吐地说,别人“挖”他去干病房陪护,那个轻松,不担啥责任,钱也不少。张先生也只得放行。“如今这一个,也不知道能待多久。”张先生有点无奈。
在家政行业流行一句话,“伺候老人不如伺候小孩”。照顾老人很累,不仅仅是晚上睡不了整觉、帮老人翻身做饭,还有付出的心力。许多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因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频繁跳槽改行。如果有可能,大多数从业者更愿意去干月嫂、保姆。培养出一个人来,走了,养老机构只能另外招人。很多从业者甚至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往往边干边学,服务质量很难保证。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老年护工的整体素质偏低。
2013年实名统计的情况表明,山东现有的714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服务人员还不到30%。而对于零散的个体护工人群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能不能找到活儿、哪里工资高,而不是去提升自身,获取资质。
然而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局限,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瓶颈。省老龄办人士认为,尽快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既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老年民生的紧迫需要。
养老数据
2012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82.26万,占总人口的17.37%,并且呈加速发展态势。据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0%左右,2050年达到老龄化峰值时,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35%左右。全省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90%的需要心理慰藉和居家养老服务,有81.39%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有27.75万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