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欢愉赏味济南府
作者:Laurel 来源:新民晚报
图片作者:Laurel
图片作者:Laurel
图片作者:Laurel
图片作者:Laurel
一路向北,奔赴泉城,三个半小时的高铁车程,便将我运抵北国花园。“济南是一个非常质朴的城市,到了这里,让我回归了生活,像接了地气儿一样。”久居此地的异国人士倒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异乡客真情流露一番。东阿阿胶,平阴玫瑰,山东煎饼,德州扒鸡,周村烧饼……一溜儿排开的摊头,已然接上了浓浓的烟火气儿,味蕾已经跃跃欲试,趁着明朗的天气,在济南府走上一遭。
从甜沫儿开始的早晨
一日之计始于晨,济南的一天从甜沫儿开始。
甜沫儿是济南人的早餐之一,尤其是到了冬日的济南市井街头随处可见。乍听甜沫之名,很多人都会猜想为甜食,其实甜沫却是一道咸味的粥。相传明末清初,战乱连年,民不聊生,济南有一家田姓粥铺,常施粥接济穷困之人。时有一落难书生,饥肠辘辘,于此食后觉甜美无比,以为“甜沫”。后来书生发迹,来此再喝“甜沫”,无丝毫甜意,恍然大悟实为田沫,非“甜沫”也。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甜沫,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老济南人吃甜沫,不用筷子,不用勺子,端着碗,顺着边儿,转着圈儿,粥汤带着添加到其中的花生、小豆、豆腐皮,连吸带喝,一干二净底儿朝天。寒冷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甜沫下肚,舒坦到底,温暖个大半天。
在老济南,敢和甜沫儿叫板的也就属油旋了。曾经市井街头用来生计的手艺,如今已经贵为“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油旋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时期,前往南方闯荡学习的徐氏三兄弟,习得这门手艺用以维持生计,但南方人偏好甜的口味,于是当油旋逆袭北方的时候,便根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热腾腾的油旋新鲜出炉,外皮被烤得比较酥脆,咬上一口,里面倒是非常柔嫩,用以佐料的葱的味道也被烤得飘香四溢,一圈一圈,外形犹如螺旋,经过烘烤之后,表面便显得比较油润而呈现出了金黄色,于是得名油旋。济南人会吃,趁着油旋的热乎劲儿,再叫上一碗鸡丝馄饨,实惠下肚,一天的精神头都有了。有些人爱在油旋里加个鸡蛋,手艺人便会在油旋即将成熟定型的时候,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然后再回炉烘烤一会,最后出来的油旋便是融合了鸡蛋的香味了。
济南府里品鲁菜
到了济南,定然要一尝被绝大多数人认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济南万达凯悦酒店中餐厅济南府的大厨早已备下地道的鲁菜。红漆高柱,蜿蜒廊道,错落有致的漆木雕栏及传统风格的中国红灯笼,老济南的韵味悠悠散发而来,坐在开放式的厨房外,透过玻璃窗,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将经典传承的烹饪过程尽收眼底。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罗汉肚……一道道经典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