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建50个规范社区便民店
山东商报
店主在推介自家的生鲜便民店 近期,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买菜难”问题,也是助力拆违拆临后蔬菜经营商贩等特殊群体的再就业,天桥区启动社区生鲜便民店建设工作,计划在辖区新建或规范50家门店,基本消灭社区生活中肉菜服务的“盲区”。 文/图记者于蓓蕾通讯员齐龙跃
买菜环境更好了 拆违后社区菜店借势升级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好,这些年总是在楼下的蔬菜摊买菜。现在,菜摊不让摆了,我们小区环境确实变好了好多,就是买菜不如以前方便了。”昨天,家住工人新村南村的李阿姨说道。
在工人新村南村中街做了两年蔬菜买卖的井盈盈,也因为拆违拆临犯了愁:“过去我们虽然也有门店,可和很多摊贩一样,俺家的菜摊都是摆在门口‘伸舌头’,门内就和仓库似的。现在,‘伸舌头’是绝对不可能了,大家一时还挺不习惯。”
这种不方便和“不习惯”,随着进入8月以来天桥区开展的社区生鲜便民店建设工作,得到了彻底解决。
据天桥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桥区近期计划在辖区新建或规范50家社区生鲜便民店,以其作为社区菜市场的有益补充,既消除社区生活中菜肉服务的“盲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买菜难”问题,同时也助力解决“拆违拆临”后下岗职工、蔬菜经营商贩等特殊群体的再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与压力。井盈盈的这家蔬菜店就成此批规范的50家社区生鲜便民店之一。10日上午,记者在此看到,经过重新布置,悬挂上统一制作的“天桥区生鲜便民店”牌匾的新店,已经开门迎客。店内蔬菜、瓜果、冷鲜肉、面食、禽蛋等日用生鲜和各类副食品品类齐全。
帮助特殊群体再就业 连续两年租金补贴支持经营
据了解,此次天桥区建设和规范的50家社区生鲜便民店,在选址上有三个设置要求,一是主城区内拆违拆临较集中区域,二是社区菜市场拆除或马路市场清退后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区域,三是居民反映强烈的盲区位置。经营人员也是以原农贸市场或清退马路市场的蔬菜经营商贩、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经营人员来优先申请。
“我们要求店铺的经营面积原则上为20-45平米,且不属于违章用房或待拆迁区域。”天桥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生鲜便民店都要以蔬菜、水果、冷鲜肉、面食、禽蛋等日用生鲜为主,其中果蔬经营面积原则上不得少于70%。符合以上要求的经街道推荐申报,主管部门实地审核后最终入选确定,并将由天桥区政府为其免费制作和更换门店牌匾、统一加挂“社区生鲜便民店”标牌。更重要的是,天桥区政府计划拿出150万元,按照1.5万元/店/年,连续两年给予租金补贴,按照“谁建设、谁运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他们更好地长久经营,服务于社区与居民。
规范便民店经营保证果蔬质量,同时稳定菜品价格
目前,首批15家店铺的牌匾已全部制作完成并陆续安装,本周内就可全部安装到位并经营。接下来,主管部门将根据申报情况,继续规范选址,尽快完成50家门店的建设目标。
对于备受市民关注的蔬菜质量和菜价问题,天桥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管部门对这50家社区生鲜便民店有着严格准入要求,如店内地面必须采用防滑、便于清洗的建筑材料,通风、检测、空调、照明、垃圾处理等设施要健全,虽然店内面积有限,却必须按经营类别分区布局,设置统一的展台或货架,还得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