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隐现!商河大蒜行情连创新高 当地包子铺没蒜吃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潘庆照 刘彪
商河县白桥镇一处恒温库,工人在整理储存的蒜薹。 记者郭尧 摄
白桥镇7万亩的大蒜种植基地,年产大蒜10万吨。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郭尧 摄
冷库里储存的大蒜
986年前后修建的第一家冷库已废弃不用
要不是11月10日的一场大风,商河县白桥镇还将是延续了近两个月的表面平静。收蒜季之后,这里再少有大车进出,男人们也大都外出打工了,只有地里一拃高的蒜苗在昭示着中国大蒜第一乡的身份,但它们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小麦。
这场风吹过81个行政村,吹过7万亩的大蒜种植基地,吹过近20个由民房改造而成的大小冷库,吹散了一天涨一毛的行情议论声。这像极了始于今年3月的蒜你狠风暴,席卷全国,直逼10元肉价,裹挟其中的人都不禁打个激灵。
空穴不来风,年产大蒜10万吨的白桥镇正是这场风暴的源发地之一。散布于民居中的少则百余吨多则上千吨的冷库囤蒜,正如棋子般捆绑在这波30年不遇的行情走势中。这里,见证着蒜市风云,也同样被见证着&hellip&hellip
白老虎来了
11月10日是白桥镇指挥李村的大集,4-5级的西南风吹落了满地的黄叶,周围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们汇集到这里,来进行这5天一次的日常采购。从集东走到集西不足200米,简单摆着菜摊、水果摊,没有一处蒜摊,甚至连其他与蒜相关的商品都没有。
集市向东,是与白桥镇政府相连的常丰街,这是贯通整个镇子核心的主干道。每年五一前后到9月中旬,这条东西通道的两侧总会停满等待拉蒜薹和蒜头的6.8米仓栅式载货车,它们从指挥李村大集的路上甚至能排到镇政府门口,再向西则一路排到了镇上最西侧的村子关王庙村。现在,仅相隔了不足两个月,这里一点蒜的踪影都见不到了。我们这儿村村种蒜、家家种蒜,没有外边那么稀罕。在指挥李村大集的中段、济南华亿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院里,张秀良正在给弟弟张秀华看着7个洞的冷库,对于集市无蒜,他不以为然。
白桥镇的冷库全部散布于民居之中,除了高度七八米有异于民居外,它们也都由一间间组成,一间一个门洞算作一洞,容量有大有小,大的一洞能存100多万斤、小的能存20多万斤。张秀华的7个洞冷库算是目前白桥镇最大的一个。
今年5月前后的一个星期内,张秀华的冷库先后收进了近2000吨蒜薹,收上来的时候每斤两块四五,现在每斤四块七,现在都不卖,按行情还会继续涨。11月9日,张秀华接受采访时正赋闲在家。作为白桥镇上现有体量最大的冷库所有者,他也惊讶于今年的行情上涨之猛,尤其是白蒜蒜头的价格。今年7月15日,等到白蒜干蒜头入库之时,价格已经从鲜蒜地头收购价的每斤2.3元飙升到了3.8元,到了8月涨到了4.2元、9月涨到了5元以上,现在出库价六块八啦。张秀华说。
公开信息显示,这一波的大蒜价格飙升始于今年3月,当时批发价最高时曾达到15元/公斤,4月份仍在持续上涨,直到7月份才稳定下来,此后批发均价一直维持在每公斤12元。9月中旬,大蒜头批发价又有所上涨,其中质量最好的大蒜头批发价甚至高达16元/公斤,这一价格行情至今已持续了近两个月,零售价更是直逼10元而去。无论是批发价还是零售价,今年的行情已经超越了2010年蒜你狠最为疯狂的时候,创下历史新高,也是上涨周期最长的一次,业内人士因此形容为白老虎来了。
采访中,张秀华些许透露出一丝遗憾,因为蒜头入库时他的7个洞都已存满了蒜薹,没地方了,只能放弃再存蒜头的念想。但是菜园村的吕玉刚看似抓住了机会。吕玉刚跟张秀华的冷库体量相当,他是4个洞,但每个洞的存储量能到500吨。他是白桥镇共计20余个冷库主里少有的今年存蒜的人,按照往年传统,白桥镇的冷库更多地在存储蒜薹,因为它们好卖、易存、占地方小。今年他专门多存了几百吨的蒜头,记者去的时候,他刚卖了约20吨,五块二三进的,六块五出的。今年的白蒜头涨得特别厉害。吕玉刚说,他感觉行情差不多了,虽然可能还未到顶点。
目前吕玉刚的冷库里还剩250吨蒜头,但价格已由4天前的每斤6.5元涨到了6.9元,一天涨一毛。11月10日,吕玉刚有些心疼卖早了,但他说11日还会有人来拉货,他挺知足了。因蒜心疼的不只有吕玉刚。在白桥镇政府对面的常丰街几家包子铺里,佐餐用的蒜瓣全部换成了洋葱,老板说已经一个星期没有蒜了,太贵了。大蒜基地没有蒜,简直是笑话。有食客抱怨。
富镇里的贫困村
从S248线驶入白玉路,进入白桥镇的第一个村就是关王庙村。村路北侧一处八九米高的建筑正在兴建,西南风自村西侧的徒骇河故道吹来,飞沙走石。新建的是村内又一处2洞冷库,此前的2洞冷库已不能满足囤蒜所需。
再盖上些也不够用的。11月10日,村民李孝金正站在家门口玉米堆前晒太阳,对于新建的冷库他表示仍不能解燃眉之急。来自白桥镇官方的消息也显示,白桥镇7万亩的大蒜种植基地,年产大蒜10万吨、蒜薹4.5万吨,而现有冷库仅约20处,可储存大蒜4万吨、蒜薹1.5万吨。超过一大半的产量被转存至莱芜、金乡等地的冷库。
冷库紧缺总是与囤蒜发家的传说相伴。在关王庙村甚至整个白桥镇,村民们传说着2009年金乡县的5个装卸工囤蒜700吨转身变成百万富翁的故事。近在眼前的例子仿佛也在佐证着囤蒜暴利的诱人,白桥镇张积厚村的老蒜农种了半辈子蒜只能年赚六七万,转而囤蒜的第一年就赚了60万,当年就在济南买了房子。
张秀华和吕玉刚也证实了村民的说法。今年挣几个亿不成问题。张秀华说的是全镇的收入,今年行情好,蒜农的每亩地纯利至少1万元,每家七八亩、十余亩甚至近20亩地不等,收入一二十万不成问题,而全镇共计7万亩的种植面积产值更是可达7个亿。如果再算上全镇20多个冷库囤蒜的收入,这个数字会更可观。比如,张秀华7个洞里收进的2000吨蒜薹,其中有500吨是他自己囤的,如果以采访当日的出库价格计算,他已经赚了220万元。吕玉刚收进的几百吨大蒜头里也有20万斤是他囤的,他也赚了24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