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贵过肉”可能长期存在
“大蒜之乡”官员释疑蒜价暴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民间自古就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谚语,说的是蒜、姜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多变,波动剧烈。它们的价格变化本不足为奇,不过,大蒜的价格比猪肉还贵倒着实少见。
从去年底开始,在全国大蒜主产地之一山东,零售蒜价同比上涨40多倍,每公斤达到9元左右。在另一主产地河南,蒜价甚至同比上涨100倍。与此同时,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贵过猪肉的蒜价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有一种说法认为,有数亿元资金潜伏农产品市场,炒作包括蒜在内的一些农产品。不过,此轮蒜价上涨由游资炒作的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认同。5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从农产品国际市场来看,历来都存在大宗资金介入农产品市场的现象,“就中国而言,资金炒作并非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这之前的5月8日,全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和交易地——山东省金乡县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召开了“山东金乡大蒜绿色产品对接会”,正式启动“绿色大蒜京鲁直通车”。
对于山东金乡被指为是这次蒜价狂飙的策源地,山东省金乡县县委书记张胜明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蒜价波动背后,是货源紧缺。
缘起货源紧缺
在大蒜没有被舆论如此热炒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全球大蒜种植国家中,中国以70万公顷左右排在第一,产量亦占全球70%以上。
“国内大蒜种植面积由于受2007年、2008年价格低迷的影响,2009年第一次出现了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和总产量齐跌的情况,总体约下降了30%。”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倪元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统计,2007年全国杂交蒜秋播面积450万亩,而2008年杂交蒜只有280万亩,种植面积的减少,加上天气原因造成了单产下滑,使得大蒜总产量大幅下降。
“以大蒜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的‘中国大蒜之乡’金乡为例,每年旧蒜库存量在40多万吨左右,而今年只有10万吨左右了。”张胜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同时,今年一季度,我们共出口大蒜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占目前金乡流通大蒜的七成。”
张胜明表示,除近年来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大蒜货源紧缺以外,近些年出口量的骤增让原本就紧张的大蒜供需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大蒜出口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汪荣江告诉记者,据美国农业部消息,在2006年,有73%的中国大蒜销往美国市场。
汪荣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事实上,与美国动辄约合20多元人民币1市斤的蒜价相比,现在国内5、6元1市斤的蒜价,还算相对合理。
流通环节溢价
在金乡县县长刘章箭看来,当前大蒜价格虽然处在一个高点,但并没有偏离金乡大蒜的价值,仍处在合理的区间之内。“至于社会上感觉今年价格上涨过高,主要是与去年太低的价格相比造成的。”
据刘章箭介绍,大蒜种植成本较高,种植工序较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蒜种、耕地、施肥、浇水、田间管理等费用加在一起,一亩大蒜的种植成本至少在15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就可达2000元。2007年和2008年,大蒜的价格比较低,蒜农仅从中挣取了“辛苦费”。尤其是2008年,大蒜最便宜的时候,4分钱一斤都批发不出去。蒜农的收入就更低了,亩产值只有700元左右,因此蒜农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在另一大蒜主产地河南杞县,这样的情况也曾出现,据媒体报道,河南杞县在2008年和2009年初,大蒜扔在地里没人要,一包烟就能换一麻袋大蒜。
“去年8月中旬,大蒜的收购价格已经到了每市斤2元以上,加上冷库储存、物流运输等费用,销售价格自然相应增高了。”刘章箭说,目前大蒜的价格恢复很正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大蒜价高很多时候源于中间商的流通环节。胡定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产品进超市,需要很多中间环节,经农民卖给经纪人,再卖给批发商、供应商,然后进入超市。我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以西红柿为例,从农民到超市跟踪整条产业链,农民2元一公斤的西红柿卖出,在超市到了消费者手上,变成了5元一公斤。”
“如果把中间环节去掉,超市能直接和农民合作,最起码可以节约20%~30%的成本,不仅销售价格可以降低,还有可能为农民提高10%的收入。”胡定寰说。
据悉,山东省金乡县此次送大蒜进北京,就是旨在借助快捷有效的“产销平台”,直接增加金乡蒜农收入,促进金乡农业增效,同时也为首都市民的菜篮子奉上物美价廉的绿色健康食品。
“大蒜贵过猪肉”或将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比蒜价高涨更值得关注的,应当是努力提高国产大蒜的附加值。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产值的比例在3:1左右,美国达到3.7:1,而我国还不到0.5:1。
“目前,国际上开发的大蒜加工制品约有130多种,而我国只有40多种。”倪元颖说,“在日本、韩国包括一些欧美国家市场上,用的大蒜都是中国出口的。他们进口中国大蒜、蒜粉、蒜片、保鲜大蒜,在其国内进行精深加工,制成大蒜油胶囊、口服液等,再反过来销回中国,赚取了高额利润。”
倪元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大蒜加工产业链过于简单,国内消费一般是直接鲜食,再有就是保鲜出口。据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口的保鲜类大蒜有150万吨、腌渍类2万吨,这两类都是初级加工;脱水类15万吨,只能算中度加工;700多家大蒜出口企业,只有三四家从事深加工产品出口。“相对来讲,经济效益就非常低。”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应该鼓励一些资金进入大蒜加工产业,把先进科技带进来,开发大蒜的精深加工,这样不仅有益于消费者,也有利于蒜农增收。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健康及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蔬菜、尤其是绿色无污染蔬菜的价格超过猪肉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以大蒜为例,国际市场一公斤大蒜油的价格已经超过500元人民币。“大蒜贵过猪肉应该是它价值的自然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