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青岛农村寄养妈妈:拉扯250个儿女 眼睛哭花
记者 于波
抚平人心中最绝望的痛;她如春雨丝丝,却能滋润干涸的大地,哺育出世间最美最真的心灵!她推动着摇篮,也推动着世界;母爱,便是这世界上最朴实无华,却又最芳淳永恒的爱之花!又一个“母亲节”到来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特殊妈妈的世界,透过他们的故事,或许我们更能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009年7月13日,一名胖嘟嘟女婴的降生,让滕州的侯成龙、黄霞夫妇无比激动,不到20岁就当妈的黄霞更是把女儿捧在手心,但孩子半岁时,确诊先心病,一岁半时,又被诊断为“脑瘫”。黄霞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坚守终于创造了奇迹:现在女儿不仅能站立行走,还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昨天,夫妻俩终于凑足钱给孩子做了先心病手术。记者孙笑天实习生赵琪
希望手术成功妈妈泪花流
昨天下午,记者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见到了凡凡一家三口。“能看出来孩子有脑瘫吧?”黄霞询问,记者观察到,凡凡的小脸水肿,眼睛一直好奇地盯着记者看,并且非常好动,一会儿拿杯子,一会儿拿笔和纸,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凡凡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她走不到100米就走不动了开始喘,就来了这边做检查。 ”黄霞说,这一查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凡凡的病是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医生说不手术也就剩三四年时间。 ”好不容易申请到“天使阳光基金”,夫妻俩东凑西凑筹好了手术费,于5月8日带着凡凡入院。黄霞告诉记者,凡凡的手术非常成功,夫妻俩胸口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坚守为孩子宁愿付出全部
黄霞说,最让她犯愁的是凡凡的脑瘫。一岁半确诊之后,夫妻俩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爸爸天不亮就出去揽活儿,一天最多200,但孩子打一针刺激脑神经的药就要二百三四,有一段时间我们就30、50的管别人借钱。 ”不少人劝黄霞放弃治疗,或者把孩子扔掉算了,“连我的亲姐姐也这么说过,但是我做不到。 ”黄霞说,这种病愁人就愁在无法完全治愈,像个无底洞,“但只要断了治疗她就会退步,我不想以后大人们走了,她在世上既没人照顾,又不能自理。”说着黄霞红了眼眶。因为支付不起大城市高昂的康复费用,夫妻俩决定在当地妇幼保健所为孩子进行康复,“一节课25,每天上一下午课,一天费用150左右,新农合报销50,那种小小一针就二百多的药物我们打不起了。 ”即使这样,这个家庭的担子仍然很重,“不仅没法孝敬老人,老人们还要把辛苦种地打工挣的钱给我们用。 ”
坚持三年带孩子坚持做康复
黄霞告诉记者,因为智力有障碍,4岁半的凡凡完全不懂事,如果没有大人看着,常会做出非常危险的举动。 “来青岛的路上,我一个眼神没注意到,她就把糖塞到了鼻子里,差点就过去了。 ”黄霞说,在家里的时候她把所有有伤害性的东西都收走,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凡凡。 “晚上她睡着了,我才能抽空去忙活家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
早上11时,黄霞骑着电动车带着凡凡走30多里地到市里的妇幼保健所上课,下午5时回家,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 “到大风下雨天,路上真的不好走。 ”更难过的是,凡凡见到医生又哭又闹很抵触。 “医生第一次掰开她的嘴,训练她发声的时候她嘴角都流血了。 ”心疼又无奈的黄霞只好自学医生们的训练方法,晚上回家带着凡凡反复练习。 “我只有初中文化,医生们的很多东西我都是现学现卖。 ”黄霞无奈地笑着说。
奇迹两岁女儿叫出第一声妈
“原来她连站立都很困难,现在能自己走路了。 ”康复之路虽然辛苦,但黄霞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凡凡两岁的一天,自己在地上玩,嘴里不经意地念叨出了两声“妈妈”。 “声音很模糊,但我听出来了,那时候的感觉都没法描述,感觉受的所有的罪都值了。”后来,凡凡慢慢地会表达自己的意识,也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两岁半时能够清楚地叫出“妈妈”、“爸爸”、“奶奶”。采访结束记者起身要走时,凡凡摆着小手,在妈妈的提示下说出“姨,拜拜。 ”黄霞坚信自己的坚持一定会感动老天,不管有没有希望,作为妈妈她一辈子都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