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晒出济南杆石桥历史 最早叫永绥桥
山东商报 记者 王晓迪 实习生 李婧一
杆石桥手绘图
杆石桥原貌(资料图)
说起“杆石桥”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是较真儿的问一句,杆石桥具体在哪儿,您还能回答上来吗。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昨日进行了多方采访,为您揭开杆石桥叫桥桥不显之谜。
杆石桥在哪儿?
昨天上午,记者在公交车上随机采访了几位乘客,当记者询问杆石桥在什么位置时,不少乘客告诉记者,再有两站就到“杆石桥”了。但是被问到杆石桥这一桥的具体位置时,大家都答不上来。还有的乘客猜测杆石桥是不是顺河高架桥?正在这时车上一位50岁左右的市民告诉记者,“顺河高架桥不是杆石桥,桥下那条河上面铺的路才是杆石桥。”
记者来到德胜南街附近采访了住在这条街上的老人,他们告诉记者,原来的杆石桥早就没有了。带着疑问,记者又来到德胜南街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的彭主任把记者带到了“杆石桥”车站附近的十字路口处。站在顺河高架桥下面,她告诉记者,“我们脚下踩的就是现在的‘杆石桥’”。说是桥,但是路面很宽车水马龙,给人感觉就是一条大马路,只有路两边的围栏和路下面的民生大沟让记者感觉,这里还真能看出一丝桥的影子来。
老照片里的它很有味儿
据今年70岁的刘爷爷介绍,原来的杆石桥已经被改造过很多次了,后来因为道路拓宽,再加之桥在路中央比较碍事所以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那老济南时期的杆石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年72岁的王奶奶告诉记者,老杆石桥挺窄的,也不长,很早的时候是个石拱桥。
不过对老杆石桥印象最深的要数家住德胜南街8号楼的耿殿棨老人,他今年已经92岁高龄,见证了济南杆石桥的变迁。他告诉记者,老济南都有城墙,在城墙外面还有一圈圩子墙,圩子墙的外面是泄洪沟,这是老济南城御敌的第一道防线,圩子墙还设有城门。从光绪年间的济南府地图上可以看到,圩子墙一共有7个门,杆石桥就在其中一个城门外,这个门就叫做“永绥门”,而桥是东西走向的就在“永绥门”的西侧。上桥进入城门,首先看到的就是现在的泺源大街,而很久以前泺源大街叫做西青龙街,出了城门经过杆石桥,就到了现在的经七路。
耿爷爷介绍,这座桥长也就10来米,宽不过5米,桥栏杆上还有三个虎头,桥下的河里没有水。记者昨日查询《济南老街巷》时发现,其中有关于杆石桥的记载,提到“杆石桥原长13.2米,宽2.1米,高5.5米。”而近日也有市民在微博上晒出了杆石桥的老照片,和耿爷爷说的一模一样。
400多年前曾叫“旱石桥”
既然在永绥门外,那为什么叫杆石桥呢?昨日记者查询历史文献了解到杆石桥以前名叫“旱石桥”,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唐景椿介绍,这应该是因为桥下的河沟里没有水,只有下雨或到了雨季的时候雨水才会从南边流下来,通过河沟流走。也就是因为河沟中少有水比较旱,所以才叫它“旱石桥”。后来可能因为口音与“杆石桥”相像,人们才误传为杆石桥。而因为“旱石桥”就在“永绥门”外,因此也称其为“永绥桥”。据附近的老年人介绍,“清朝之前就有杆石桥了,解放后就把圩子墙推倒了,但杆石桥还在,旁边还建了两个浮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车辆的增多,杆石桥已经开始妨碍交通了,于是就被移平了。”那么杆石桥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据20世纪80年代的《济南地名志》记载,据明崇祯年间《历城县志·建置考》就记载“旱石桥跨锦缠沟嘉靖元年重修”,另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桥梁》记载,杆石桥在府城西南,跨锦缠沟,南来第一桥,由此可见杆石桥至少能追溯到400多年前。
相关链接
解放桥为何叫桥不见桥
去过解放桥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叫解放桥,但是却看不到桥?家住十亩园东街附近的周奶奶指着十亩园东街北口说,解放桥就在这个路口附近,横跨过解放路。家住历山路附近的刘大爷也表示,这座桥就在现在的解放桥十字路口向西50米处。那是1952年建起来的马鞍式单孔木桥,“桥很小,宽也就5米,长大概10多米。”刘大爷说,到了1959年这座桥就被改建为砖石涵洞了。家住十亩园东街的周文田老人告诉记者,1962年的时候因为济南下暴雨,发了大水,他亲眼看着这座桥被冲垮的。桥被冲垮后又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单孔钢筋混凝土板桥,名字还叫解放桥。据周文田老人介绍,1962年后修建的解放桥形状和现在的青龙桥差不多,很结实也挺耐用,但桥体依旧不宽,比现在的青龙桥要窄很多。该桥启用后,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到了1980年按原桥形进行加宽,并把桥两侧的壕沟建为四点七乘五点四的暗沟,上设绿色植被,故表面不显桥形。工程于198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