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东姚村工地挖出元代古墓群 精美壁画该咋抢救
头顶托盘的侍者。
妇人启门图。
□文/片 本报记者 郭学军
位于章丘圣井办事处东姚村的元代家族墓群考古发掘工作近日接近尾声。4月1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发掘的6座圆形穹隆顶砖雕墓中,有5座都是砖雕壁画墓,古墓墓壁上布满精美的壁画和砖雕,并且保存比较完整。但记者了解到,此地正处在一个建筑工地范围内,古墓在发掘清理完成后如不及时迁移走,可能要被毁掉后盖房。这些精美墓室的去留,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1
壁画色泽艳丽,生活味十足
“这么好的壁画,真是太漂亮啦!”18日上午,在章丘危山风景区东侧的东姚村考古现场,面对一座座造型别致、壁画精美的古墓葬,现场参观者忍不住啧啧赞赏。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大约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集中分布着6座墓葬,它们距离地面深浅不一,墓葬形制都是圆形穹隆顶砖雕墓。其中,有5座是壁画墓。在一座墓葬的墓门内有两处纪年题记,一处用朱砂写有“元贞三年二月三日”字样,另一处是墨色写的“元贞”二字。而壁画中的人物、场景色泽艳丽,栩栩如生,内容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墓主生前生活场景。据查证,“元贞”为元成宗年号之一,“元贞三年”即公元1297年。
“古人事死如事生,这些画面都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场景。”现场的一位专家指着画有4个人物的一幅画面说,这应该画的是一个待客的场景,坐着的主人和坐着的客人在谈话,旁边站立着一位侍者。桌子上摆放着茶具和盛有汤勺的盆子等餐具,在人物旁边有两幅画有竹子的画轴。
另一幅画面中,则是5个人物相聚的场面。描绘的似乎是男女主人和三名侍者在一起赏景的场面。男女主人坐在椅子上,3名侍者站立在旁边。该专家说,其中的一位侍者长相很像胡人。
还有一幅壁画生活味十足,描绘的是一个人手拿扫帚,似乎刚打扫完庭院,旁边地面上还站着一只鸡。记者就此向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李万鹏先生请教,他介绍说,这种图案早在汉代就有,表示清扫庭院迎客的意思。
“每座墓的壁画基本都四周环绕,一直到顶。”现场的专家看过壁画后说,根据观察,虽然这些墓葬不是同年下葬,但里面壁画的风格很相似,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2
正对着墓门是“妇人启门”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三座元代墓葬的内壁上,正对着墓门的地方都有一幅“妇人启门”图案。三个图案的画面大同小异,都在中间位置画有一对朱漆大门,黑色的门框。两扇门中间开了一个很窄的门缝,露出一位手拿折扇的美丽女子的半张脸。在大门两边,按照男左女右格局,有一男一女两名侍者。男侍者头上顶着一个像是盛有食物的大盘子,女侍者则穿着得体的服装,头戴发饰,双手放在胸前,仪态大方地站立在那里。
“‘妇人启门’图案是我国墓葬艺术中的一个常见图案,汉代就有了,因启门之人大多为女子,故得其名。”现场的专家告诉记者,关于这种图案的含义有不同说法。四川地区的启门图像与西王母信仰关系密切,启门者为仙境或西王母使者。而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启门图像则更多地具有世俗色彩,呈现出某种理想的社会性别秩序。
专家认为,“妇人启门”图案也许揭示了一种不受限制地对于死后幸福生活的基本的男性想象:在所有房间的门前都站着女子,她们注视着来客,欢迎他们进入房中。启门的女子成为现实世界和神话世界之间的一条通道。
还有专家认为,妇人启门图案中的建筑是画面主体,女子之前的碰门石暗示出女子身处的室内空间。高大的建筑为死者灵魂提供一个可供休憩与居住的空间。在这一“理想的家”中,死者需要侍者照料他们的生活,而这种工作女性更为合适。
3
墓门上有双奇怪的“眼睛”
记者看到,这些墓葬中不仅壁画精美,砖雕也很精致。既有造型精巧的斗拱,也有仿造的房屋大门,以及像猪或虎模样的兽头。其中,有几处砖雕很生动传神。一处是灯台彩绘砖雕,它和旁边的一位侍女壁画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站立的侍女正在点燃灯台上的油灯。现场的专家说,这种砖雕和壁画的结合比较独特。
另外一处砖雕是一桌二椅,旁边还有灯台,其中的桌椅很是逼真,像刚刚有人在上面坐过似的。
最令人惊奇的是,一座墓门的上方还有一双“眼睛”砖雕。其中的一只眼睛上的彩绘已经剥落,另一只眼睛上面绘有白底黑圈的彩绘。
“墓门上为什么会有眼睛?”“这一双眼睛在看什么?”“是看来生,看未来吗?”针对这个问题,现场的专家说,这种情况以前没有遇到过,现在还不好解读。
记者随后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请教,他在看过图片后告诉记者,这种带眼睛的墓门确实少见,但类似的也出现过。其实整个墓门是一个变形的兽面纹,上面的砖雕是兽眼,中间的砖雕是鼻子,下面的门洞是大大的兽嘴。他说,这种兽面纹在商代器物中比较多,在元代墓中出现可能具有镇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