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王”能否成济南中秋形象大使?
来源:济南时报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家家供奉“兔子王”,在“文革”前的几百年间,曾是老济南盛行的风俗。而如今的中秋节,赏月依旧,各种精美包装的月饼名目繁多,但老济南的“兔子王”却已经很难见到。在今年6月公示的济南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中,“周氏兔子王”名列其中。
在济南,制作“兔子王”最为出名的,要数一代泥塑大师、被人们称为“兔儿爷”的“兔子王”第四代传人周景福。18日下午,记者来到甸柳小区,探访经历“文革”冲击后济南唯一恢复制作传统“兔子王”的周景福老先生的后人、周氏“兔子王”的第五代传人、46岁的周秉生先生。谈话间,恰巧周秉生81岁的三姑周玉清来看望嫂子(周景福的老伴、75岁的赵道英)。自幼跟随父亲和爷爷制作“兔子王”的周玉清老人同侄子周秉生一起,跟记者聊起了老济南“兔子王”的一些前尘往事……
中秋节家家供奉“兔子王”
谈起老济南的“兔子王”,81岁的周玉清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那时是跟着俺爸爸和俺爷爷学做‘兔子王’的。俺爷爷是跟着俺老爷爷学的。俺爸爸名叫周长海,是个泥瓦匠,我们家那时以做“兔子王”和泥玩具来维持生活。”周玉清介绍,她一共姊妹六个,周景福排行老三,她排行第四。周景福2004年12月去世后,目前他们这一辈的人就剩下她和下边一个74岁的弟弟了。
周玉清说,过去济南有中秋供月的风俗,与中秋节相伴的还有在其他地方少见的“兔子王”。八月十五各家设供祭月时将这种玩具摆在供桌上,以月中兔神的身份接受礼拜,祭月之后“兔子王”就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那时候俺家每年中秋节前五六个月就开始忙活着做‘兔子王’。节前从普利门到舜井街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月饼和水果摊子,每个摊子都能见到‘兔子王’。人们买月饼和馈赠亲友,都要捎一个或几个‘兔子王’一起做个礼物。”
“兔子王”象征着平安与吉祥
周秉生家住在二楼,是个三居室。记者看到,在前阳台上放有几十个泥胚“兔子王”,周秉生说这是在晾干,下一步准备削边。在另一间北边的房子里,桌子上放着的是上了一层白粉的“兔子王”,下一步晾干后将勾脸和彩绘。在屋子东边的一个厨子里,上下几层摆满了已经做好的各色各样“兔子王”。只见这些“兔子王”个个有长长的耳朵,白面红唇,兔面人身,头上有戴帽子的,有身着红袍的,有手持药杵或者长矛、钢鞭、元宝的,有的还骑着老虎、麒麟、龙。周秉生告诉记者,其中中间那个最大的“大红袍”“兔子王”就是他父亲周景福当年亲手做的。周秉生说,老济南对“兔子王”情有独钟,是因为“兔子王”象征着平安与吉祥。
在济南,“兔子王”有个美丽传说
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八月,一种怪病在济南蔓延。百姓们痛苦万分,于是大家一起祈求上天保佑。时值八月中秋,在月宫中司职捣药的玉兔闻知人间百姓正受磨难,立刻噙药饼来到济南,却因没有办法尽快救助全城百姓而焦急万分。正当这时,玉兔听到“淙淙”的流水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玉兔把药饼分别放在城中的七十二个泉眼里。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称,老百姓自是家家都饮泉水。药溶在泉水中,流遍了整个济南城,百姓们喝了泉水之后,病都好了。从此玉兔噙药饼下凡救人的故事也传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