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跨界运营能否跨进行业春天 生存危机解除了吗
为了迎合读者阅读习惯,实体店也开始卖电子书阅读器。(闫珍珍 摄)
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上午10点,省体育中心附近健身的市民熙熙攘攘,在其斜对面,伴着咖啡香气的山东书城内,一众书友陆续到来,找寻着自己喜爱的图书。
人气十足的实体书店并非山东书城一家,恒隆广场的品聚书吧、市图书馆老馆附近的阡陌书店……每个周末,书友都是络绎不绝。很难想象,五六年前,在电商冲击下哀鸿遍野的实体书店,如今重又变得生机勃勃。
是谁复活了实体书店?开在咖啡厅里的书店还是书店吗?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是否已经解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多数线下实体书店,已从传统的单一图书销售转向提供阅读服务、创意体验,试图通过“图书+”的跨界方式寻找生存发展之道。
谁复活了书店?
实体书店的下滑不是因为读者不看书,而是读者没有走进书店去看书。很难说是谁最先把其中一只脚迈出图书领域的,但这些书店与前些年倒下的书店不同,除了图书,它们还卖别的。
在不少文青眼里,泉城路的三联书店、文化东路的致远书店、英雄山书市、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承载了几代济南爱书人的情怀往事。
曾在济求学的作家、诗人魏新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由果品仓库改建的英雄山文化市场是我精神之果的采摘地,只要有耐心,大书店甚至图书馆没有的书,在那里说不定就能邂逅。比如经典的朦胧诗选集《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再比如余杰的《火与冰》、博尔赫斯文选等等。在那里,我才知道二十四史要读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版才知道四大名著普及版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佳才知道山东有家画报出的书非常有趣,才知道齐鲁书社的古典小说系列里有许多原汁原味的成人段落。”
坐落于泺文路小巷里的蕴秀书坊(原席殊书屋)曾是济南爱书人的聚集地。市民小秦回忆:“上学时经常流连忘返,后来读完大学再回济南,发现这家书店已经改成了茶叶店。”
对此,新华书店的一名管理人员分析:“实体书店的下滑不是因为读者不看书,而是读者没有走进书店去看书。”
每到周末,位于恒隆广场的品聚书吧都座无虚席,插花、艺术培训、新书签售……这里总是活动不断。咖啡区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只卖纸质书,还有亚马逊Kindle。花30元左右买一杯咖啡,你就能坐在书店提供的沙发里,翻看店里的书。“咖啡的销售额与书各占一半。”工作人员介绍。
倘若去山东书城转一转,跨界的颠覆感会更强。一层是图书与餐饮二层是图书与文房四宝、书吧三层是图书和儿童英语培训、乐高玩具、旅游和华为手机展示区四层是图书和文创产品、亲子绘画等。每层都有书,但每层不仅仅有书。“比起以往的书店,山东书城更亲民了。”市民小齐说:“只要有时间,就可以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在这里耗上一整天。没有强制的消费,也没有打扰,有的只是配套齐全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氛围。”
山东书城成了市民新的文化休闲场所,因为这里不只卖书,还“贩卖”生活。“这里有沙发、阅读凳、桌椅,想看的书应有尽有,有些还可以用济南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借阅,一来了就不想走。恰好一楼还有很多餐饮可以选择。”在附近上学的小曾说。生意人陈先生则把客户带到山东书城来谈生意:“餐饮的选择很多,而且每层都有图书,氛围好。”
还有毗邻经三路济南市图书馆老馆具有浓厚的民国范儿的“阡陌书店”、开在曲水亭街以贩卖文创产品为主的“一行手绘”……除了图书,它们还卖别的。
中山公园还有二手书集市“中山书苑”。小人书5元一本,旧杂志2元一本,还有一些看家“宝贝”,店主看到老主顾才会拿出来。一过中午12点,很多店主就开始收摊,“半天出摊,剩下的时间都在网上卖,孔夫子、淘宝都有店。”一位经营了近20年的老摊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