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郊出了个“石房村”老宅子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http://news.e23.cn/jnnews/2016-09-12/2016091200426.html
一处废弃的石头房
村里一处废弃的碾盘
一户正在拆建的老房子
位于省城兴隆街道办事处南约12公里处的郑家村,保留下了40余套清末至民国间的石砌老宅。由于山村的没落,人气的流失,这些有着极大文化遗存价值的房子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目前,当地政府已确定针对这些古宅的保护方案,并对周围一带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打造“山东最美民宿”。
“我爷爷小的时候,这个石头房就有了。”一位74岁的郑家村村民指着身边的老房子告诉记者,在这个村,这种房子不少。
这个有着成片石头房子的郑家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兴隆街道办事处南约12公里处,记者两次进山探访发现,这个石头村虽然守着一座座石头老宅,但是人气并不旺。
进村的公路只有一条,公交也只有一辆,如同室外桃源般的小村庄,也是一个市级贫困村,保留住了40余套清朝至民国间的石砌老宅。如今,这个“石头村”也面临消失的危险。
[b] 石砌老宅如今多成空屋[/b]
9月9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郑家村,村子位于一条河谷的两侧,房屋主要坐落在河谷的东北侧,河谷西南侧则主要是山林。和济南大多数河流一样,这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由于今年夏天雨水丰沛,此时河谷中依然有一些积水。
河谷东北侧是村里唯一的一条公路,公路旁的房屋都是现代的建筑,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和济南南山别的村庄并没太大差别。但是沿着这些楼房间的青石板小路上山,画风立马不一样了,躲藏在这些楼房之后用石头垒成的老房子便逐渐显现出来。临近公路的老房子里还住了几户人家。再往上走,老房子就都没人住了。记者现场看到,大片无人居住被废弃的石头房,一直建到了这座山头的半山腰处。来到山上俯望,这些石头房被树木所遮掩。在这些废弃的石头房里,破损比较严重的只剩了些断壁残垣,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则只是缺少了屋顶,整个院落的外貌依然清晰可见。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包括破损的石头房子在内,如今这个村里还有40多座石头砌老宅。
[b] 老宅子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的[/b]
记者拜访了一位住在石头房子里的老人,他今年74岁,从小就生活在这个老房子里,在他爷爷小的时候这个石头房就有了,“我这个石头房最早的墙面少说也有150年的历史了,后来一些地方也经过修缮,这间偏房就是我二十来岁的时候自己盖起来的。”
老人告诉记者,石房的石材都是就近取的山上的青石,这些老房子基本都是解放前的,主要集中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建造的。盖房子的时候都是村民自己从山上往下背石头,“二百多斤的石头我一块块的背回来,然后用器具打磨平整,然后再一块块垒起来。”
记者了解到,这些老宅所在的村,过去叫郑家窝坡村。村里不仅有百年老房,还有百年古泉,风光秀丽。40多套清代至民国的老宅掩映于山林之中,山东传统四合院民居与山势结合,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b] 连片石头房如今不多了[/b]
山东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济南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刘强副教授常年进行古村落的研究工作,在不久前的一次调研活动中看到郑家村的这片石头房时,他马上便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这么成片的石头房,据我所知,除了潍坊青州有一处之外,整个山东都很少见,甚至是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也不多见,因为这样的房子只有山区里才会有,当地的居民都是就地取材来建设。在平原地区是不会见到这种房子的。”
此外,要保留住这么多的石头房,还需要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就这个村子来说,它处于深山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开发。后来村民为了方便,沿山路建房,处于山腰上的石房就得以保存。“我也考察过附近的几个村子,那些村子也会散落一两座石头房。像这样成片保留的,就只有郑家村。”刘强说。
[b] 拆了旧房盖新房,再不保护就晚了[/b]
记者在探访的过程中,在半山腰见到一处老房子正在拆建,其中,正房拆得只剩了一面墙。济南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刘强副教授看到后,觉得很可惜,“这都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老房子,就这么拆掉可惜了。所以说,还得抓紧保护起来。”
房子的主人王阿姨告诉记者,把老房子拆了建新房也是迫不得已,“我家有两个儿子,眼看都到了结婚年龄了,我们在其他地方也买不起房,所以就只能在老房子的基础上自己建新房了。”要建新房也不容易,建新房的砖材等都要从远处运到村里来,到了村里再运到半山腰也费劲,“为了让拉砖的拖拉机上山,我们也是费了好大劲开辟出一条道。”王阿姨的一个亲戚目前也住在老房子里,“石头房住起来并不舒服,窗子很小,透气不好,一下雨就会很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