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600万民资无偿投入文物保护 民资修文物在济尚属首例
生活日报
在济南郊区有许多隐藏在深山中的文物遗迹,由于得不到及时修缮,或破落不堪,或坍塌损毁殆尽,令人心痛。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山东智邦工程鉴定加固集团公司,打算在三年内投资600万元,对散落在济南南部山区的文物遗迹进行修复保护,修复后无偿转交给产权单位对外开放。这一善举,开创了济南民营资本介入文物遗迹公益性修复保护的先河。其中,位于历城区西营镇秦口峪村东南的孤峰庵,和位于西营以东6.5公里处葫芦峪村中的葫芦峪革命遗址等5处文物点,已经修复完毕。
孤峰庵露出“本来面目”
9月21日上午,记者在孤峰庵修复现场看到,整个残存建筑群遗址已经露出了原来的轮廓。在院落大门口位置外,四块古石碑被立在一起,分别是明朝和清朝时期的重修碑。
一块残存石碑上记载:该寺属柳埠神通寺的下院,曾是该寺住持朗公和尚纳凉的地方。“这个建筑群虽无完整的建筑,但通过所剩的基础可以看出原来的建筑格局,主要建筑群体以门口与正殿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呈对称形式布置。”山东智邦工程鉴定加固集团公司董事长胡正春介绍,以前,寺门是常年不开的,只有寺院内发生重大的事情才会开门。相传最后三次开寺门是因为沙运、戒心、丁春长老圆寂才开的,正常寺院内生活和人们到寺院内供奉都是走偏门的。在解放后,整个寺院还保存较好,到了“文革”时期有人要上山拆寺院,村中李玉和老先生带领后人,用石碑将寺门封住,并拿出地契才将此事平息。
据胡正春介绍,他们在修复前,曾对这处文物点进行了仔细调查。“东厢房最南侧一间为原寺院的粮食仓库,在仓库与房间之间有一道500mm的石墙作为分隔。根据古时的说法,东厢房是上房,是权力较大的人居住的,因此东厢房居住了历任主持。”胡正春指着修复后的墙壁说,西厢房当时居住的是普通的僧侣。
武中奇曾在葫芦峪工作
“我们刚来时,孤峰庵原建筑遭人为破坏的很严重,四周杂草丛生,现在修复好了,立刻就有游客来这里游览观赏了。”胡正春说,他们对孤峰庵的施工主要以遗址保护为主,不再进行原建筑恢复。
“因为该工程属于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修缮时是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进行的。”他说,在施工中,尽量保留原有构件,保留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和原做法的原则。且所采取的加固措施与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做到容易拆除,并遵循“最小干预”和“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而另一处刚刚修复的文物遗迹——葫芦峪革命遗址,门口已经挂上了红色文物标示牌,里面的几间青砖堂屋已修复完成,屋内陈列了一些介绍遗址革命历史的图板和文字资料。
胡正春说,葫芦峪革命遗址位于西营以东6.5公里处的葫芦峪村中,东邻章丘市境四角城,南依四界首,北邻赵家庄。在未维修前,葫芦峪革命遗址有北屋三间,呈砖瓦草木结构古式建筑,原为崔家祠堂。1941年至1942年,这里曾是原历城县长吴建章的住所,老一辈革命者、已故长清籍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也曾在此工作生活过。1989年,由历城区文化局拨款修复,由葫芦峪村一村民居住并代为管理。1982年定为县级重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可后来,这里逐步荒凉了,也没有专人看管了。
“这么一修缮很好!以前我自己想修没有钱,修不起。”目前居住在此的葫芦峪七旬村民崔殿良说,他小时候,曾听家人讲起过武中奇等人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的事情,武中奇的后人也来这里看过。
计划3年投入民资600万
“像孤峰庵这样的野外散落的有一定历史价值文物点,其保护工作,在全国来讲都是一个难题,单靠政府或某个部门投资维修很难完成。智邦公司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好的尝试,可以说开创了济南民营和社会资本投入文物保护的先河,是济南的第一例!”前去实地查看的济南市文物局局长于茸说,智邦公司做的不是完全把遗址上的文物都恢复起来,而是清理出来遗址和有选择地进行修复,主要起一个文物点的标示和传承作用,让文物“活”起来,供游客参观凭吊。她认为,基层政府由于对文物点熟悉,感情深,如果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文物保护的合力。
“我们做文保工程不是第一次!作为一家从事加固施工等相关业务的企业,我们以前也承接过文物修复工程,舜井街的元代碑刻保护迁移,千佛山下古石塔的迁移都是我们干的。”山东智邦工程鉴定加固集团公司董事长胡正春介绍说,只不过,这次是他们公司自己投资进行的公益性文保工程。他说,公司打算在三年内投资600万元,对散落在济南南部山区的30个文物点进行公益性修复保护,目前已经完成了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