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故事】百岁老人分享长寿秘诀 仍能穿针线缝补衣服
6月27日,101岁的叶还老人用缝纫机缝补衣服。 记者李鹏飞 摄□本报记者 刘杰
她曾在遥远的乡下守望,日夜期待孩子的来信她亦跟随孩子在城市之间辗转她没读过一天书,终其一生耕耘在家庭的狭小天地。她暖暖一笑,看到的人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母亲。
她叫叶还,101岁,祖籍福建漳平市。她是儿子眼中勤俭持家的母亲,是孙辈眼中慈爱温柔的奶奶。她高龄过百,耳聪目明,行动自如,让她原本普通的人生变得传奇。
【人物档案】
叶还,女,生于1914年,祖籍福建省漳平市,现居住在济南市历下区山东师大教职工宿舍。1972年由儿子陈龙飞将其接到济南。叶还一生都没有出门工作过,养育了三代十三个孩子。
年少尝尽人间心酸事当过童养媳,7个孩子活了仨
听见敲门,叶还老人的儿子陈龙飞将记者迎进室内。沙发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起来,笑盈盈地向记者伸出手。“这是我母亲叶还。”陈龙飞介绍。
叶还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她的儿子儿媳也已到了耄耋之年。陈龙飞说,母亲一生乡音难改,他对母亲一生很了解,就由他讲述。
“母亲受了一辈子苦。”看着叶还安详地坐在沙发上,陈龙飞说,母亲年少时就是童养媳,做饭、种菜、养鸡、喂猪,看管孩子、料理菜园,一整天脚不沾地,很多男人干的农活她也一并承担下来。
叶还生了7个孩子,因为疾病和贫困,只活了3个。
尽管那个年代孩子养不活是常有的事,但心中酸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儿行千里母担忧4年未与儿见面,家书寄思念
陈龙飞1952年离开福建,走了七八天来济南求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那时候,他独身一人,母亲和妻子还在千里之外的福建。
因为凑不齐回家路费,读大学的4年时间,陈龙飞一直没有回家,只有定时往家里寄信,询问家里情况。信到家后,不识字的叶还只能找村里识字的人代写一封回信。
1972年,陈龙飞把母亲和妻儿接来山东团聚。叶还一到济南,就自然而然担起了全部家务,继续当家庭妇女。
“母亲很会过日子,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能给子女的全给了子女。”陈龙飞说,“那时候山东师范大学还在聊城,母亲就跟随我去了聊城。1973年山师搬回济南,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学生宿舍,就是现在一号红砖楼。1979年,一家人搬到17号教职工宿舍,那时候这个楼叫聊城楼,就是因为里面住满了从聊城回来的老师。”当时给了3间宿舍,一家七口人住在一起,尽管拥挤但很温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陈龙飞两口子每月65.5元的工资养活一家7口人,还要供孩子上学,吃穿用度能省则省。
一生心宽善良不念旧恨抚育子孙,家中威望高
叶还说,她这一抚养了3个儿女、4个孙子孙女和6个曾孙曾孙女。这也使她在家中有极高的威信,但凡她要求的,下面的子女孙辈全部照办。
在陈龙飞眼里,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有时候看电视里有坏人,她总会非常不解。“母亲一生不记仇,对人更是心存感恩。别人帮了她一点小忙,她一直记着。”陈龙飞说,生活中难免有磕碰,母亲从来不记那些不开心的事,一生宽容别人,最终宽容了自己。
年逾百岁耳聪目明能穿针引线,能念英文
11点,叶还老人起身走进了卧室,陈龙飞说,母亲现在还能使用缝纫机,能做针线活儿。记者跟在走进卧室,就看见她在缝补一件磨得发白的秋裤,针脚整齐,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百岁老人之手。秋裤上已经有了一层补丁,她正在缝的是第二层。“缝缝补补还能穿,过上好日子了也得节省。”她继续低头缝补。
“孙子孙女都有英文名字,ALEX、HARRY、ADEL……她虽不识字,但能准确用英语叫出每个人的英文名。”陈龙飞说到这里,叶还就念起几个孙子的名字,一个都没错。
长寿秘诀
家和子孝,吃饭不挑
陈龙飞认为母亲长寿跟饮食习惯有关,母亲吃饭不挑剔。早上基本是一碗粥、一片面包配一点花生酱。中午喝粥吃馒头或者蔬菜,晚上喝一点老酒。子孙孝顺,更是让老人心里充满幸福感。2001年老人86岁时去一趟美国,2008年又在美国住了半年,今年4月又去了一趟青岛。老人过百岁大寿,陈龙飞给母亲写了一副对联总结她的一生:“年轻受尽苦累操守家务劳作田园省吃俭用年复一年年老喜享天伦四世同堂心胸坦荡勤耕家园幸福延年。横批是健康长寿。”
记者手记
只懂付出的唯有母爱
佝偻着脊背,戴着眼镜,借着窗户投射下来的光线,101岁的她,颤抖着用剪刀剪下一块补丁,细细缝到一件旧得发白的秋裤上。她们可能不如子女学识渊博,也永远追不上子女的步伐,但她们总是沉默而温柔地站在身后,搜刮尽自己所能奉献给子女,这世间只懂付出,不求回报的恐怕只有母爱了。看到叶还老人健康安乐,记者也在默默祝愿,世上所有母亲能有这个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