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段兆杨迎来95岁寿诞
山东商报
昨日,刚刚出院三天的黄埔抗战老兵段兆杨迎来95岁寿诞,数位志愿者及本报记者受邀专程前往老人在潍坊的家中,为老人庆寿。这位青年从军、浴血卫国的老人虽不复当年的神勇英姿,但家国情怀依然不变。在生日蜡烛点燃之时,老人颤抖却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国家兴盛,人民安康,各位同志工作顺利!”
记者 陈学超
私塾先生从军报国
1939年,19岁的段兆杨眼看国土沦陷,毅然放弃私塾先生的营生,徒步从安丘出发,过临沂,经沂蒙山区,到微山湖,最终到了西安,开始了在黄埔军校七分校17期12总队三大队步兵科的学习生涯。
1943年3月毕业后,段兆杨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92军21师63团2营4连担任排长。在92军入鲁对日作战时,老人头部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头部三处受伤,至今仍有弹片留存在老人头部。
本报记者和数位志愿者为抗战老兵段兆杨庆寿 记者刘畅摄
之后,老人还曾多次参加对日作战,并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先后在武汉、北京受降,驻守北京南苑机场担任守备任务。“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很多事都是别人没经历过的。现在说起来好像是故事,其实那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战壕里踩着自己弟兄的尸体跑来跑去的,一点都不假。”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老人感慨地说。
在早年老人写给自己黄埔军校同学的信件中,老人这样记述自己的心路:“参军抗日,只求消敌灭寇,救国救民,为自己留下个好名。”“我根本不愿意打仗,和鬼子打仗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怕,拼刺刀也不害怕,但自己人打自己人很痛心。”因此,在解放战争期间,老人的内心极度挣扎,并一度试图脱离部队,但因乡间四处抓丁最终未果。
生日许愿 家国情怀依旧
1947年4月,解放战争中段兆杨所带的连队遭遇伏击,全连只剩28人生还,这让老人受到了极大的刺激。1949年1月,他随部队起义,后返回潍坊老家农村,终于结束了这段无比煎熬的从军生涯。
之后,段兆杨虽然一直试图悄无声息地生活,并不再对任何人轻易提及往日的荣光,但在动荡年代依旧受到了冲击,“历史反革命”成为他晚年生活中最难以解开的心结。
昨天是老人95岁生日,记者与几名志愿者带着生日蛋糕一大早便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庆生。
由于刚刚出院三天,平时经常通过电视关注时事动态的老人并不知道今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纪念日时,国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当老人得知纪念活动中,国家领导人与新四军、国民党老战士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且受邀的国民党老战士正是黄埔军校十八期学员、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时,老人心情很是激动。“我们牺牲一切为国抗战,早年却落了个历史反革命的名声。现在国家承认国民党军队也是抗过战,打过日本人的,这说明我们青壮年时代的付出和牺牲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大病初愈的老人脸上浮现笑容,“这是大喜事。”
当生日蜡烛点燃时,老人的儿子问老人还有什么生日愿望,老人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的期许:“国家兴盛,人民安康,各位同志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