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凭手艺撑起“无腿人生”
山东商报
“我没有腿,但能为别人做鞋子”
于和平与妻子何恒英的合影 在淄博市张店区车站街道铁六村,有一家不起眼的皮鞋小店,店面虽然不大,却已经存在了40多年。皮鞋店的店家于和平今年63岁,5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使他成为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我没有腿,但能为别人做鞋子,我不能走,但能让别人走得更舒适。”于和平从修鞋学起,慢慢开起了自己的做鞋小店。这个小店是于和平不屈的结果,也是靠着这个小店,成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文/记者刘建宇曹建民 图/通讯员冯萍
A.9岁时因车祸失去双腿 学会制鞋手艺开起小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淄博的火车还是蒸汽机车,沿途就会选择一些地方卸掉燃烧后的煤灰。“当时都穷,村里的人就到卸煤灰的地方,捡没燃尽的焦炭渣回去烧。”于和平9岁那年,像往常一样捡完煤渣沿着火车道往回走。寒冬腊月里,因为司机没有看到火车道上的于和平,庞大的车身从他身上碾轧了过去。
经紧急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于和平却失去了双腿。事故发生后,于和平经过了长时间的治疗,学校也再也不能去了。“看着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我只能躺在床上,心里太不是滋味了。”于和平说。
伤愈后,于和平开始学习用手撑地,慢慢地移动。父母悉心照顾,弟弟们陪伴在侧,同学们放学后也常到于和平家里,帮他复习功课。慢慢地,于和平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开始接受自己失去双腿的事实。
为了谋生,于和平常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制鞋企业去看工人们干活,一边看一边留心学。头脑聪慧的他很快就学会了修鞋的手艺。于和平的父母就帮他撑了摊子,他开始帮人修鞋,直至开起和平鞋店,这一干就是40多年。
B.每只鞋需60多道工序 夫妻俩做了七千多双鞋
“他为人实在,鞋子做得也结实耐穿,有些客人的鞋子需要特殊定做,他也能帮人家做好。”于和平的妻子何恒英说,于和平的鞋店在村里也算小有名气,生意很是不错,“他这人不是一般的坚强,真的是靠自己的双手闯出这一片天。”
1979年底,经人介绍何恒英与于和平结婚。“我就觉得他们一家子为人好,他虽然身体有毛病,但是他有不服输的心。”于和平的老伴何恒英说,因为身体不便,从下聘礼到拜堂成亲,都是于和平的弟弟代劳,但她并没觉得难堪。“我很知足了,虽然家庭不富裕,但还好生活过得舒心。”
做鞋也是个力气活,仅一只鞋就需要60多道工序。婚后,两人携手买了机器,做起了制鞋的生意。因为妻子何恒英的腿也有残疾,于和平在掌握了制鞋手艺后,亲自为妻子做了第一双“私人定制”的皮鞋。“用的都是我们手头上最好的料子,我到现在还穿着。”何恒英说。
在这家小店的“生产线”上,只有于和平和老伴两个人,从冬到夏,周而复始。据何恒英说,老两口每年能做200多双鞋,35年过去了,夫妻俩已经做了七千多双鞋,而且这每双鞋于和平都记录在本子上。
C.最开心的事是把每双鞋子做好 两个女儿是最大的骄傲
“两个人夫唱妇随,靠自己的手艺赚钱,不坑人害人,经营好我们这个小店就行了。”何恒英说,虽然女儿们也劝他们不要劳累做鞋,但因为手艺好,夫妻俩还是难以拒绝亲戚朋友和邻里们的制鞋请求。
“女儿是我们最大的骄傲。”于和平说,他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把每双鞋子做好,最大的骄傲是如今已长大成人的一双女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也不高,但于和平闲时很喜欢读书看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爸爸这么要强,做女儿的就有样学样!”于和平的妻子何恒英说,他们的两个女儿十分懂事,读书也很刻苦,相继考上了鲁东大学和山东大学,如今也都已各自成家。“大女儿一家在烟台,小女儿在铁路工作,女婿在上海已经买了房子,他们一家很快就要到上海团聚了。”于和平说他有些舍不得小女儿,“就是走的有点远。”
由于女儿都已成家不在身边,老两口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于和平所在的车站街道帮他申请了残疾补助、残疾人康复补贴和低保。“女儿能常回来看看就知足了。”于和平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