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高校保洁员成"学霸" 8年翻遍2800多册书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林晓莹
53岁高校保洁员成学霸8年翻遍2800多册书
他就是近期被学生在网上热传的“学霸叔”程启坤。
浙江财经大学有这样一位大叔,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图书馆或借阅室。在一群年轻学生中间,他显得如此特立独行。
他总是准时出现又最晚离开,被学生们称作“学霸叔”。
他叫程启坤,是学校后勤部的一位保洁员。
图书馆门口晃荡半月
鼓起勇气推开这扇门
程启坤今年53岁,湖北黄梅人,在浙江财经大学已经近8年。
昨日上午,在浙财大学生公寓48幢楼下,记者见到程启坤的时候,他正骑着一辆三轮车在校园里做巡视清洁工作。他的腰上系着一个小包,像往常一样,里面放着一本书,“嘿嘿,习惯了”。
程启坤每天的时间安排很充实:早上5点起床,开始打扫校园,7点前打扫完毕;之后对指定区域进行巡逻式管理,直到下午4点结束;晚上就是与书约会的时间了,他会整晚泡在图书馆里看书。
8年来,他翻阅了很多书,文史类的,比如《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医学类的,比如《本草纲目》、《中医高手》、《食物疗法》,现代小说也看,比如《兄弟》,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超过了2800册。
“书里的内容,我可不一定都能记住。看历史书,我就是想懂点历史,看看那些名人怎么成功的、怎么失败的;看那些医书,能长不少见识,不至于大小毛病老往医院跑。”
别看程启坤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当时想进图书馆,他可是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呢。“刚来学校的时候,看见学生们手中有书,就觉得特别羡慕,但我想自己只是个保洁员,大概进不了图书馆吧。”足足晃荡了半个月才鼓起勇气向人打听,“嗨呀,原来进图书馆不难啊,我也可以进里头看书。学校老师学生都很好,不拿我们当外人。”
校园里工作很知足,最重要的是有很多书可以看
程启坤的耳朵不大好,别人说话小声点,他就听不清楚了,不过他说,只要眼睛明亮就没事,因为他想看的书还有很多。
说到书,程启坤先是笑了笑,沉默了几分钟,才又接着说:“我高中时候特别喜欢天文地理,可惜后来没有考上大学……”程启坤的声音有点低下去:“后来回家种田,一种就是10年,没什么书能看。”
程启坤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经成人,在外打工。想想儿女在外打拼如此辛苦,自己还能动,于是,2000年,程启坤也背起行囊来到杭州。
刚来时,他做送水工,8年前来到浙江财经大学。先是做宿管人员,后来做校园保洁。
“一个人在外,肯定是有点孤单的,自从能进图书馆开始看书,就觉得充实了好多。书就像是老朋友,一天不看就像是少点什么东西,不自在。”几年下来,程启坤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闭馆还书前,他总是会把自己看过的书整理好,轻手放回书架原位。
程启坤说,在校园里工作他觉得很知足,老师学生待他都不错,最重要的是还有书看。
“以前我在老家种田,书读的不多,还有点粗。现在边工作边看书不仅心情变得平静许多。”
用散文诗歌记录当班日记,是校园书店的特殊顾客
其实,程启坤早就是校园红人了。6年前,他还是学生公寓成蹊苑51幢楼的宿管员,学生们都知道他的“文艺范儿”。
作为宿管员,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记录《当班日记》。一般宿管员,就是记记流水账。而程启坤却独出心裁,坚持每天用散文或者诗歌来写当班日记,再乏味的工作在他笔下也变得有趣起来。
“老程的字写得好看,还会写诗。有时候自己写得满意了,就拿起来跟我们念念。读他的《当班日记》,很有意思的。”隔壁楼的宿管陈大伯还记得这些事。
那些《当班日记》能让我们看看吗?说到这个,程启坤有些不好意思:“都是我随便写写的,真的没什么,在学校住宿舍,搬了几次家,没有保存。”
在养成每晚蹲守图书馆的习惯之前,程启坤最常去的是宿舍附近的紫园书店。
书店夏老板还记得,那时候,程启坤几乎每天都要来书店。“像老程这样的人,在我书店里是极少见的,之前这里有—堆旧书,学生都不喜欢看,就唯独他特别喜欢。每回借还书,他都会很小心翼翼的放回原位。后来我们熟悉了,还和我提出用他新买的书,来换那些旧书看。”夏老板说,难得到这样的年纪还那么爱看书。
同事眼中的书虫,学生学习的榜样
“过节放假也不和我们—起玩,喜欢—个人去看书。”和程启坤同住一屋的吴大叔说,程启坤就是一只“书虫”。
程启坤喜欢看书的习惯感染了很多人,他也因此成为不少学生口中的“学霸叔”。
泡在图书馆近半个学期的考研族王雷和程启坤是好朋友:“经常在图书馆遇上,而且,我也喜欢医学类的书籍,有时候,程大伯遇到不懂的也会来问我。”
王雷笑着说,程启坤也帮了他很多,“前段时间心情很浮躁,坐在图书馆但—直看不进书,都是他一直在开导我。”
“从大叔身上,我们看到了学霸精神。他是真的爱书之人,真的把书当成了朋友。”来自金融专业大二学生姚青青说。
来自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的魏同学把程启坤当做自己的榜样,偷拍了—组程启坤的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引来上百位同学转发或点赞:“有梦想就有希望,又有谁知道其中的辛酸?—个保洁大叔都能够争分夺秒地学习,我们这些正当学习好时候的大学生又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