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

上大学时,何啸了解到大陆的中华骨髓库入库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白血病人的治疗需求,每年都有很多病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对他触动很大。“如果能救这些人的命,我一定不退缩。”不久,何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山东省红十字会做了血样采集。
2011年12月,何啸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心里怦怦直跳,“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了与一位台湾白血病患者的低分辨率配型!”随后他又做了高分辨率配型和相关体检,结果显示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2012年3月14日,何啸跟随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赶赴北京,正式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巧合的是,当天恰好是何啸22周岁的生日。“这是最难忘的一个生日,我做了一件延续他人生命的大事。”想起这些,何啸的嘴角扬起浅浅的笑。
会伤身体吗 心里也怕过 “现在身体怎么样?当初怎么想到要捐献?不害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捐献成功后,不少人这样问何啸。
“不害怕是假的,毕竟捐献者为数不多。”何啸说,当时他既害怕捐献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又担心捐了之后帮不了别人,“瞎折腾一场,让别人空欢喜一场。”当时,南方一女孩在捐献骨髓过程中,仪器出现问题,结果第一次白捐了,第二次女孩不敢再捐了。可如果不捐,受捐一方性命难保,女孩受到不小的舆论压力,这则新闻也曾一度让何啸犹豫不决。
何啸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起初他只告诉了正在读研的二姐。二姐和他一起查了许多资料,捐献的程序是怎样的?是否对身体有害?手术成功的把握有多大?经过充分的了解之后,他最终决定捐献。做完高分辨率配型后,他打电话试探家人的意思,没想到爸妈立即同意了,后来才知道是二姐悄悄地说服了他们。
“他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我们却一直蒙在鼓里。”何啸的同事告诉记者,他起初并没有把捐献的事情告诉单位,直到半年后,需要请假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时,才透露实情。
平凡助人梦 点滴中继续 “何啸能吃苦,心又细,工作上手快。”何啸的上司唐渝这样评价他。同事袁方凯和闻升强说,何啸做的是机电预算,一般不需要去工地核实,但还是会经常在工地看到他,加班处理建筑地图,并到工地一一查验。
室友王有愚说,有一天突然下雨了,他想起卧室的窗忘关了,等赶到时却发现,何啸已经准备打着伞往回走。“他平时不太吭声,帮忙取个物品、打扫卫生,这些零碎活儿,悄悄地就干完了。” 公司领导也号召全体职工向他学习,何啸的救人义举在工地上刮起了一阵助人为乐之风。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他的爱心团队,有的寻找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有的组织义卖会,帮助农民工兄弟。
“能够帮助别人一直是我的梦想,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了别人性命,着实让我激动。不过帮助别人并不总是轰轰烈烈的,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继续做好点点滴滴。”何啸的助人梦还在平凡中继续,他还要去儿童福利院看孩子,还要去贫困小学献爱心,还会为同事递上一块夏日的凉毛巾…… 婵炴垶鎸搁ˇ閬嶅春瀹ュ绀傞悗锝庡亝閻掑潡鏌ㄥ☉铏闂佺ǹ绻愰悧鎾汇€傞锕€绀嗛柨鐕傛嫹闂佹寧绋戦張顒傜玻閹邦喒鍋撶憴鍕畵闁靛洤顦甸幃顕€顢曢鍌滎槷婵炲瓨绮犻崗娑氱箔閵忋倕鐤柛鈩冾殘閸樻棃鏌ㄥ☉妯绘拱閻庢氨鍋撳鍕潩椤掑鈻兼繛鎴炴尨閸嬫挾绱撻崘鈺佺仸濠⒀嶅娴滄悂鏁撻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