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济南西站有群“蓝精灵”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彭丽来源:大众日报
10月18日,济南火车站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岗亭”,一位身穿商务西装、脸上神情有些着急的外国人径直朝这里走来。定住后,他从口袋掏出一张火车票,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岗亭内的志愿者祈先超问道:“你好,请问我该怎么坐车?”
祈先超是济南大学一名大四学生,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来济南的几个火车站做志愿者,可是碰到外国人还是头一遭。他面带微笑,看了看对方的车票,发现是从“济南西”开往“北京南”的高铁票,该外国人却误以为从济南站乘车。两站相差四十多分钟的车程,眼看发车时间临近,语言交流又不通畅,祈先超索性帮外国人提起行李,打车带他去了西客站。到达时,离开车还有不到十分钟。外国人十分感动,握着祈先超的手接连说了好几个“Thank you!”
“对方跟我说感谢的时候,我觉得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咱全北京的志愿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得到认可,心里很温暖,很踏实。”这位笑起来很阳光的大男孩儿说道。
祈先超是同学们眼中的志愿者“专业户”,他从大一开始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济南西客站建成不久,他就成为这里为旅客服务的200多名“蓝精灵”之一。在今年9月份的文博会上,他又为文博会的开幕式出了一把力,负责舞台的清理工作。
祈先超是我市284.6万注册志愿者中的一员。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我市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机构体系完善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我市社区建设、大型赛会、应急救援、西部计划等方面的注册志愿者,已达到284.6万人,注册服务队16133支,志愿服务基地2459个,青年志愿者参与各项活动累计2400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13.5亿小时。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北京奥运会、世博会、十一届全运会、前不久在海阳举办的亚沙会,北京的志愿者倾情奉献,都做到了‘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很好地展示了北京形象。”团市委纪检组长谢宁说,在众多个国际、国家大型赛会上,都活跃着北京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高效、精细、规范、创新的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真谛。但大型赛事毕竟难得一遇,出于组织、安保等种种考虑,此类志愿者的选拔可谓百里挑一,并不是每个怀有志愿服务热情与能力的人都能获得机会。“志愿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赛事结束,志愿精神不能终结。要通过建设有形化阵地,为志愿者们打造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谢宁说。
为此,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将2012年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形化阵地建设年”,年内力争在全市建成有形化服务阵地500个,并统一命名为“青年志愿服务岗”,便于志愿者们长期展开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分为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及公共文化场所志愿服务三类,志愿服务的岗位和时长也有了明确规定。
为行人指路、为外来务工人员送水、为手机突然失灵的老人调试手机……小小的服务岗亭里天天都上演着关爱与感动的故事。记者在位于济南市泉城路的“青年志愿服务岗”看到,岗亭内配备着手机充电设备、老花镜、医药箱、饮用水等,志愿者们提供各种日常服务。“泉城路人流多,每天一般都能提供几十次服务,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来自北京大学的志愿者蔡晓阳说。
团市委书记王磊表示,通过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岗”有形化阵地,变原来的组织化动员为社会化动员与组织化动员相结合的模式,组建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让志愿服务成为志愿者生活的一部分,自觉、自愿地去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