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从济南奔赴马里维和的70余名医疗队员即将回国
早洋葱晚土豆是餐桌常客
去年5月16日,我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出征,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维和任务。此次维和医疗队以原济南军区总医院为主组建,配属原济南军区联勤部队相关人员,共有70名队员。这70名队员,平均年龄33岁,绝大多数是医院野战医疗队队员或临床医疗护理骨干,近20人参加过苏丹维和、汶川地震、巴基斯坦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经验丰富。医疗队政委曹海峰说。
去年5月下旬,维和医疗队被部署到加奥任务区。加奥是马里的战略要地,从首都巴马科通往北部战乱地区的唯一公路穿城而过。联合国把维和部队部署到这里,就是希望起到隔离作用。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就被部署在东战区的超级营地内。这是联马团东战区唯一 一所二级医院,担负着战区内维和部队6000余人的卫勤保障任务。
自踏上马里土地的那一刻起,恶劣的生存环境、险情便与队员们如影随形。西非马里,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热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因当地天气炎热,不适宜很多蔬菜生长,当地的饮食以洋葱土豆为主。洋葱土豆因此也便成了医疗队员们餐桌上的常客。在医疗队里有个顺口溜:早洋葱,晚土豆。而水是联合国供应,3天才能拉一次,医疗队平时都是限时供水。更别提那滋生迅速的蚊虫和疟疾、黄热等传染性疾病的肆虐。
[危情相伴]
枪声中醒炮声中睡是真实写照
更让人血脉贲张的是那里的战场热度。十几支不同派别武装力量争斗不休,街头自杀式汽车炸弹、火箭弹等袭击司空见惯。当去年医疗队抵达马里加奥机场时,硝烟味扑面而来&mdash&mdash航站楼外墙上的斑斑弹孔,无言诉说着这里的战事之激烈。
从机场到维和营区,十几里长的路,厚实的装甲车全程开道。那是一条高危线路,曾发生多起联合国维和部队遭伏击事件。曹海峰回忆。
联合国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马里,16个组织派别冲突不断,4股恐怖势力被联合国列入黑名单,平均每21小时就发生一起袭击事件,持枪扫射、汽车炸弹、埋藏地雷&hellip&hellip恐怖事件防不胜防。
自队员们被部署到加奥任务区后,与爆炸袭击相伴,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是医疗队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刺耳的恐怖袭击警报时常响起,队员们经常在掩体内一呆就是半个晚上。刚来时,连续3个晚上都是和衣而睡,随时准备进掩体。
2016年,23名联合国人员在马里殉职,其中绝大多数为维和人员,马里连续3年是联合国殉职人员最多的国家。曹海峰介绍。
[救治生命]
被誉为沙漠里的诺亚方舟
抢救伤员 通讯员王海玉 肖楠 摄
维和队员给伤员做手术 通讯员王海玉 肖楠 摄
在到达任务区后50天,队员们就真切经历了一场危险战斗。联合国一运油车辆在前往梅纳卡镇途中遭袭,1名人员当场死亡、2人重伤。去年7月21日,医疗队突然接到联合国驻马里维持稳定特派团的紧急通知。接到命令后,医疗队迅速启动批量伤病员紧急救治预案,空运组立即前往加奥机场接伤员。悬挂五星红旗的装甲救护车穿梭在马里大地,30分钟后4名伤员被接到医疗队驻扎营地。唐静回忆,其中两名伤员被送至ICU,这已是她到达任务区后参与抢救的第18名重症伤员。1名伤员经过详细检查后,诊断为胸部爆震伤,双侧创伤性湿肺,经过治疗护理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送至上级医院。
队员王小霞还记得,一次,尼日尔战斗营遭遇恐怖分子袭击,伤员被批量送至医疗队紧急施救。一名右下肢弹片伤的伤员满眼泪水地望着她,不停地说:help me(救救我)。我安抚这名伤员,相信我,我会把弹片取出。当我把弹片取出后,这名伤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眼睛里饱含着感激之情。
一年来,医疗队累计接待门急诊量6200次,开展手术175次,其中战伤救治手术26次、后送伤员58次。来自济南的军医们,用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赢得了联马团多国维和军人及当地雇员赞誉,被称为撒哈拉沙漠里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