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上过8个培训班拿7个证书
记者 蒋夫尔
小小年纪成证书“专业户”,谁之过?
今年寒假,新疆乌鲁木齐市12岁的赵颖(化名)又在妈妈的陪伴下,报了社会上举办的舞蹈班。这个假期,小颖又得在培训班里度过了。
据赵颖的母亲张女士介绍,孩子参加了钢琴考级,拿到了证书,参加舞蹈班也是为了拿证书。“孩子未来要往艺术方面发展,没有各类证书可不行,得一个一个拿,这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资本,也是将来发展所必需的。”谈到为何要让孩子拿这么多证书,张女士说。
赵颖告诉记者,她已经上过8个各类培训班,拿了7个证书。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她都在上培训班。
证书“专业户”不在少数,孩子压力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赵颖这样小小年纪就成了证书“专业户”的孩子还有很多。
“多一个证书,就多一门技能,将来就多一条出路。”家长于女士对记者说。但当记者问到,拿这么多证书到底有何用时,于女士却不能说出这些证书的具体用途。
“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于女士这样解释道。
“学了总比不学好,多学总比少学好!”这是家长钟先生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家长没有征得孩子同意就给孩子报了培训班,有的孩子因为不喜欢,拒绝去培训班上课,还遭到了父母的打骂。
乌鲁木齐市心理咨询师许东辉告诉记者:“单纯为了拿证书,无疑是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有的证书根本没什么含金量,只要交钱就能拿到,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情况,认为证书越多越能证明孩子有能力、有水平。”
各种比赛成为孩子拿证书的推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拿证书外,还有一些孩子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拿证书。
周伟(化名)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小学生书法比赛,拿了“金奖”,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一本大红“荣誉证书”。而与他一同参加比赛的同班同学,有8人也拿了“金奖证书”,拿“银奖证书”的更多。记者得知,参加这个书法比赛需要交150元参赛费,凡是交了费的,每人都有一本证书。
这样的证书,只看一下获奖率,就明白其含金量了。
但对那些热衷于拿舞蹈比赛证书的孩子来说,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张婷(化名)参加了某单位举办的全国音乐才艺大赛,并获得音乐组金奖。除此之外,凭着一副好嗓子,她还获得了一些其他比赛的奖项,家里的获奖证书数不清。说起这些证书,张婷的母亲滔滔不绝,向记者夸赞着孩子。
但参加这样的比赛,几乎花光了张婷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出去比赛要交参赛费,还有住宿费,再加上日常生活、路途上的开销,一次比赛下来,要花一两万元。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孩子不止参加了一两项比赛,有的孩子已经成为各类比赛拿奖的“专业户”,而陪同他们的家长也似乎乐此不疲。
一位家长说:“让孩子参加比赛,只是希望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费用和证书都是次要的。能拿到奖,可以鼓励孩子;即使拿不到奖,也算是他们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但家长不知道,孩子们是否真愿意参加这样的比赛,真愿意去拿一个又一个证书。
拿证书与“减负”背道而驰
据了解,绝大多数情况,举办方都会向家长收取一定的参赛费用,如评审费、场地费等,不一而足。
事实上,很多家长明白,所谓的获奖证书,其实是花钱买来的,含金量没有多少。也有家长坦言,让孩子拿证书,是自身的功利思想在起作用。“希望有了这些证书,能让孩子未来的路走得顺畅一些,发展更好一些。”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心理咨询师许东辉认为,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最终导致孩子小小年纪成了证书“专业户”。同时,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学得越多越好,玩是浪费时间,与其让孩子玩,不如让其多学些东西。
凡事希望尽快见到成效等社会浮躁心理,对促使孩子成为证书“专业户”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许东辉认为,小小年纪成了证书“专业户”,增加了孩子的负担,与国家减轻孩子学业负担的要求背道而驰。全社会应该认真对待,承担起责任,不能只是在嘴边说说而已,要扎扎实实从小事、从孩子身边事做起,努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