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中村”困境 村里孩子天天钻黑桥洞上学
长约三四十米的铁路桥,成为周围村庄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 记者张刚 摄□策划:王亚妹 □采写:本报记者 黄黎
与村庄改造进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民的殷切期盼和村里的现实困境。记者采访发现,济南多个城中村交通、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较为滞后,迫切需要改进和提升。
虽都在济南,但我们与市区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大家都希望改变。一村主任说。
孩子上学天天得钻黑桥洞
白马山街道的山凹居是典型的城中村。要说它的位置算在城市,但进来的人一看,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一居民告诉记者,山凹南邻井家沟村,北边隔着一座白马山,西边有津浦线穿过,东边有一个山坡。山凹村可谓名副其实,简直就是城市里的一片洼地。
一周姓居民说,村东有个山坡,从机一西路过来的车要想进村,得先翻过那道坡才行。
在山凹居,多名居民反映铁路桥洞问题。记者看到,桥洞长三四十米,宽、高近2米,南侧有一条小水沟穿过。站在洞外往里看,黑洞洞一片。走进洞内,里面曲里拐弯,老远听到有车来,却根本看不见车。一些电瓶车进洞后,骑车人得打开车灯,部分行人也自备手电照路。
刚出洞口,记者遇到送完孩子回来的阚得兰。我孙女8岁,在东红庙小学上3年级。她说,孩子上学必须得穿过这个桥洞,洞里黢黑一片,对面来车也看不清,实在太危险了。要是夏天赶上下雨,桥洞下的积水能没过膝盖,孩子还得趟水上学。
此外,在一些村庄,还有不少村民反映下水管道老化,生活污水频外溢等问题。
说城不城说乡不乡 最担心养老
一些村民担心村改居后掉进空当。一居委会负责人称,自1989年改居至今已20多年,但改居后,感觉没有太多实质性变化,说城不城,说乡不乡的,挺别扭。
村民吕女士最担心的是养老问题。我们的养老金是村里自筹的,这和城市不一样。按照目前规定,村里女的从50岁、男的从55岁开始领养老金,根据年龄分好几档,低的每月150元,高的每月260元。我62岁,按规定每月能领200元养老金。她说,前年济南开始试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月能领60元养老金,再加上村里的钱,她每月一共260元。
记者了解到,一些村一年给村民发的福利达两三千万元,基本用的都是此前卖地的钱。一年一年过去,压力越来越大,进行城中村改造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村里改造后,希望政府能在养老、生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多名村民称。
一路之隔租房俩价盼开发后上涨
魏家村村民郭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村和邻村仅一路之隔,但租房价格却有一定差距。
比如同楼层二室一厅的房子,他们村报价每月300-400元,一年下来不到5000元,而附近的枣林村每年能租到6000-7000元。枣林村东邻重汽路,有21路等多路公交车通过,交通比我们村要便利,去超市也方便。她说,村里现在就有一辆153路通过,盼着以后村里开发了,交通会比现在强,到时也能带动周边房价上涨。
一些村民则为用电的事儿犯愁。我是土生土长的魏家村人,祖父母都在这儿。村民毕先生说,为孩子结婚,前不久家里买了电视机等家电。这些东西摆在家里,跟摆设差不多,开了这个不能开那个,就怕给烧坏了。
也有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电压低、用电不正常,这种情况有好几年了,现在就盼着村子改造后,情况能改善。
一些村民还提到了公共配套问题。我们村有个舞蹈队,20多人,天好时每晚都要跳上一会儿。村里一老太太说,她就是舞蹈队一员,目前舞蹈队碰到的最大麻烦事就是场地问题。村里路不好,跳舞很容易扭脚。她说,附近一些村修了健身广场、休闲广场等,大伙儿挺眼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