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椒”子侯佩泉 梦想和商河彩椒一起跑
舜网 作者:常雪芳
[b]舜网5月25日讯[/b] “创业之初建了150个大棚,结果棚体都坍塌了;现在公司核心区500亩、示范区5000亩、带动区7000亩,影响3000多个农户;绿泉丰园发展到现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自身科技意识的提高和始终不渝的责任心”,侯佩泉这样总结道。
今年48岁的他在3年前创立了济南绿泉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如今绿泉丰园已成为济南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其公司生产的“商丰源”牌商河彩椒在2011年济南市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称号,2011年底公司作为山东省农业企业代表参加了第九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侯佩泉一步一个脚印,带动3000多户农民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国的现代农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企业普遍利润薄、付出多。他本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何选择一条相对艰难的人生路?面对记者的疑问,侯佩泉目光停留在一排排彩椒大棚前,“我的家乡商河适合搞农业,我愿意在这条路上闯一闯,这也是我的梦想”。
[b]梦想和商河彩椒一起跑[/b]
上世纪,商河农民大都靠种粮为生,收入微薄。2000年,县里决定发展蔬菜大棚,提高农民收入。可大棚种什么呢?寿光考察回来后,商河人对颜色鲜艳可爱、维C含量极高的彩椒产生了兴趣。说干就干,从这时开始,商河和彩椒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彩椒已成为商河的一张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彩椒,总喜欢在它前面加上“商河”两个字。
商河彩椒发展好还有一个因素,“在商河,一路很少看到烟囱,用过去的标准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落后县,用现在的标准说却是很好的有机种植环境”,侯佩泉实在地说。“有红、黄、绿、紫、桔五种颜色,个头大的和小南瓜一样,看着就喜人啊”,一边说着,侯佩泉在地里拔下一个彩椒吃起来,“甜、脆”。
采访是在大棚里进行的,正好是彩椒成熟的时候,挂在枝上的一个个彩椒像娇俏的精灵。侯佩泉脸上挂着笑容,一副欣赏不够的样子,“今年我本命年48,还得好好干,和彩椒一起跑步前进”。
[b]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学习 农民定期上国学课[/b]
“人品即产品”,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侯佩泉,“农业企业尤其如此”。侯佩泉家在商河县白桥镇赫赫有名,父母在解放前上过战场,立下功劳,母亲还是当地的巾帼英雄。侯佩泉笑着说:“从小家里就充满正气”。长大后,侯佩泉也顺理成章地入伍当了兵,退伍回来他先后在粮食局、科技局上班,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再之后他毅然下海,创立了“绿泉丰园”。不惑之年的侯佩泉揣着在科技局积累的一肚子农业科技知识,踏上了圆梦的征程。
但现实总喜欢和梦想开玩笑。创业之初,侯佩泉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建了150个大棚,结果棚体都坍塌了。当时心里七上八下,看着大棚塌在那儿,自己劝自己不放弃,又多方集资从头再来。”
三年时间里,侯佩泉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让自己学习、让农户学习。不管是农业主管部门还是当地政府,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侯佩泉都不会错过。“有些人不愿意去,候总老是抢着去”,一位员工这样说。用侯佩泉自己的话说,“学习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公司的农户也是,每月正规培训一次,内容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作物生长管理、各种蔬菜种植管理等。在绿泉丰园,还有一门特别的课程——国学。侯佩泉要求公司的农户定期学习国学,“农业是良心工程,先从做人做起,产品品质才有保障”。
近年来,绿色、有机蔬菜标识混乱的情况普遍,老百姓对各类打着“绿色、有机”旗号的农产品缺乏信任。面对这样的形势,侯佩泉成立了“技术领导小组”,制定质量管理档案制,严格有机、绿色农产品标识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农产品质量管理培训。园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到认证、监测,形成严格、高标准的操作流程。绿泉丰园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在公司大棚外安装了摄像头,“彩椒从哪儿摘的,运到哪儿去,查查摄像头就知道”。 同时还购置了厢式蔬菜配送车,保证新鲜的蔬菜通过最洁净的渠道到达市民餐桌。
“‘绿泉丰园’就是绿色的源泉、丰收的花园”,产品有品质,丰收才有意义。侯佩泉说,未来要让彩椒沿着“绿泉丰园”的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