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延安:凭手感能辨别1毫米误差
来源:山东商报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它建成之后将贯通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其中难度最大的部分,是一段5.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标准极其严苛,参与施工的人员都堪称能工巧匠。在这些能工巧匠之中,有一位“海底绣花”的“大国工匠”——管延安,他仅凭手感就能判断出一毫米的差距,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不久前,他还获得了“全国最美职工”和“齐鲁最美职工”的称号。
工作中的管延安
管延安,潍坊人,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钳工,负责沉管舾装和管内压载水系统安装等相关作业。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2013年年初,管延安来到珠海牛头岛,成为岛隧工程建设大军一员。他所负责的沉管舾装作业,导向杆和导向托架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接缝处间隙误差不得超过正负1毫米,管延安做到了零缝隙。参与大桥建设以来,经由管延安之手拧好的螺丝超过两万颗,至今保持着零失误的纪录。他常跟年轻同事说的话就是“再检查一遍”,强调最多的就是“反复检查”。同班组小张说:“管师傅上个螺丝都要检查三遍”。时间长了,管延安仅凭手感,就能感受到1毫米的误差。2013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首节沉管顺利安装成功,圆满实现了“深海初吻”,管延安和航修队的同事们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管延安习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这些“文物”里,除了文字还有他自创的“图解”。如今他也将这个习惯传承给了徒弟。“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走在湿热的沉管里,管延安仔细检查着安装好的设备。如今,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已经顺利完成24节沉管对接,后续沉管仍需要这位“大国工匠”精心地安装好每一个设备,连接好每一条管线。“我的心愿就是将来开着车到香港去,从咱这个海底隧道走一圈转一圈,因为这是我干了这么多年,一节管一节管对接起来的,对它也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