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绝活逼外国机床降价百万
山东商报
汽车发动机的喷油嘴,在通过显微镜放大200倍以后,才能看到在它的顶部有一排极细小的孔。这些孔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孔径越小,排放标准就越高。在2008年以前,这个零件的打孔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而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并且把打出的孔的直径从0.2毫米缩小到了0.05毫米。他,就是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赵峰。2016年1月,赵峰又被省政府确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月,他还获评“齐鲁最美职工”。
工作中的赵峰
从1986年技校毕业,进入鲁南机床公司干维修工开始,赵峰就对数控技术着了迷。进口的数控机床到了中国常常“水土不服”,一出现故障,修起来还要从国外请专家。赵峰作为车间工人曾多次到国外为企业采购设备,亲眼目睹了一些供货商对他们的“刁难”。这些经历,让赵峰憋下一口气:一定要干出一番新天地。随后,他迅速成长为一个跨研发、制造、维修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最终,赵峰通过对德国导轨磨床的可编程控制器改造解决了该机床热稳定差的故障,彻底解决了该机床“水土不服”的毛病。
微小孔和深孔钻削,在国内机械加工领域中处于空白。当2006年公司把这个项目交给赵峰时,他欣然接受了。然而,项目还没开始,残酷的现实便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这种设备主要用于加工特殊材料,之前国内没有厂家能够生产出电火花加工单元,而国外厂家拥有技术优势,一个小小的加工单元便开价40万元。他想让这家公司共享技术,可任由怎么做工作,对方就是不愿意。“既然不给,我们就自己搞!”赵峰如饥似渴地学习,并深入车间试验、改进,哪怕发高烧40度、得了急性肠胃炎,都没有退却。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赵峰和同事研制出了技术领先世界的电火花加工单元,成本只有几千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这个钻床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也迫使他们卖到中国的机床一台降低了100多万元!”赵峰自豪地说。长期以来,他为企业解决关键设备的疑难故障200多次,实行技术革新50多项,安装、调试进口设备40余台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资金6000余万元。他一次次放弃了成为国家公务员的机会和外资企业的高薪聘请。从一名普通的蓝领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的赵峰还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中小机床走向世界,让国内机械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