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子女上学告别“定点” 留守儿童纳入公共服务
来源:
求学梦,城市帮你圆 教育公平 【3月4日,济南市教育局下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调整及公示的实施意见》,学校学区调整要坚持无缝隙覆盖和就近从优原则。3月20日,全市中小学学区调整情况正式公示。这一政策带来的变化就是,外来务工子女都能有学上了,而且入学更方便了。】 外来子女上学有望告别“定点”
有些人是因为务工而进城,有些人则是为了进城而务工,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牵扯着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外来务工子女。跟随家长们进城的孩子,怎样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和以往中小学招生时间不同,今年,济南市要求从7月1日至8月31日,凡是年满6周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这其中,除了有济南市户籍的学区孩子,还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近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其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为教育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都是大人进城务工不得不带着孩子,然后在城里为他找学校,现在是为了孩子享受城区学校教育,大人进城务工。”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尽管外来务工子女学校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作为全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天桥区今年又新增3所定点学校,共计达到21所。可在新生报名时,几乎每个学校都出现了人数爆棚。该区一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原本打算招150人,3个班,但来报名的有上千人。“符合条件的我们能收就收,最终班额扩至5个班,实在招不了了,只能分流到其他学校。”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天桥区教育局则表示,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太多了,为确保符合条件的孩子应上尽上,除了定点学校,其他学校也要接收,有空名额就要塞进去。“就这样,开学后,仍有一些手续不全的家长来找我们想再碰碰运气,让孩子上学。” 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其他辖区。位于槐荫区的北大槐树第一小学,全校445人中,学区内的只有18人,外来务工子女比例达96%。历下、市中区的部分非定点学校也有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影。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可以想象随着国家鼓励农民进城措施的加大,更多的农村娃也将来到济南。如何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有些区已经提出了更大胆的设想。天桥区教育部门就曾表示,到2020年,该区将不再设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而是所有的学校都向外来娃敞开大门。
但是城里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如何缓解外来娃进城导致的城市教育资源紧张问题,相关部门也正在采取对策。其中让教育经费随着孩子流动的政策将逐步得到实施,届时教育资源将能在城乡之间得到更好的分配。
留守儿童 【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整天奔波忙于工作,他们的孩子不管是留在农村还是带进城里,都面临着疏于照顾的困境。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留守儿童。2013年,如何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山东商报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媒体的公益担当。】 留守儿童有望纳入公共服务 留守儿童正在引起社会的全面关注。2013年暑假,山东商报联合相关驻济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并组织了留守儿童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留守儿童监管缺位的问题,我省相关部门也在采取措施。今后留守儿童也将纳入公共服务,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加安全。
孙集乡位于商河县城以东10公里,乡里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出外打工,剩下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今年7月份,本报记者曾经跟随山东建筑大学的志愿者们到了这个乡镇,通过短短一天的接触,记者感受到了镇里留守儿童的无奈与渴望,当被问到最大的愿望时,很多孩子都告诉记者,只想和父母一起吃顿饭。
在一堂作文课上,志愿者们出了一个题目《感恩的心》,让学生写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然而真正看到学生们的作品,志愿者们都感觉失望,因为从这些作文中看不到孩子们和父母们之间的浓浓亲情,大部分作文的意思都是“其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知道后电话里没有骂我,我很感恩。”“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父母没有骂我,我很感恩。”很多孩子在与记者聊天时都表示,已经与父母分开太久了,原来在一起的事情早就想不起来了。而在志愿者们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差不多。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过分疼爱,留守儿童们发生危险的几率也很高。今年夏天山东省共有37个孩子溺水身亡,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如何让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不光牵动着远在城里的父母,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建议,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怀委员会”,并实行“亲子团聚”工程,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更多社会和家庭温暖。
而今年召开的山东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体(扩大)会议上也提出,我省将加快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以保证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