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一份来自父亲深沉的爱
山东商报 文/图记者史尚静
说起近来最热门的话题,其中必定有一部名为《摔跤吧!爸爸》的印度现象级电影。电影不仅收获无数好评,在赚取了观众眼泪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父爱”的思考。其实,在我们身边,每一位父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表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父爱。今天是父亲节,记者走近省城多家周末辅导班,关注几位“陪读爸爸”的故事。
6年300个日子,“我与女儿坐同桌”
周五傍晚,位于历山路的一处培训班内格外热闹,每周这天这里都有3个书法班准时开课。走进培训班所在的地下一层,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浓浓的墨香味。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个来小时,张建林便带着女儿张熙桐早早来到这里,做着上课前的准备。
“这个培训班的特点就是允许并建议家长旁听,所以自从孩子5岁多开始学书法,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我和她一起上的。”张建林告诉记者。与大多数家庭中,母亲负责抓孩子学习不同,由于妻子工作忙碌,6年来,除了寒暑假停课一周外,每周几乎都是由张建林这个“陪读爸爸”准时送女儿来这里。
6年300个日子陪女儿上书法课
每周固定上一节课,课余时间还要在家中练字,对于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张建林说,与孩子当年一起上课的同学有很多没再继续,大多都是因为家长们时间上“靠不住”。练书法是件慢性子的事,除了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外,初期学习的孩子每天都要在家练上一个小时的字,不仅孩子难坚持,家长们也很难有精力陪着孩子做这些,时间久了大多也就放弃了。“这些年下来,坚持两个字是最难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也会闹闹小脾气,不愿意来上课,这就需要不停地与她斗智斗勇。”张建林告诉记者。
“我其实就是来给她当书童的。”陪孩子一同上课的日子,父女俩同做一件事,既能让她能投入进去,更传达着父亲在精神上的支持。看着女儿从原本刚够得着桌子的身高稚嫩地执笔写字,到现在一幅幅作品行云流水初显功力的模样,每一个画面对这位父亲来说都是生动有趣的记忆。
而在给女儿陪读的过程中,张建林也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开始了步入中年后的“再学习”。拾起年轻时曾接触过的毛笔字,和女儿比着练字;从对音乐一窍不通,到可以和女儿聊起乐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位父亲也俨然成了个“全能超人”。一旁的女儿对于父亲的陪伴总是嘴上说着“不喜欢”,但不时与父亲讨论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或是课间撒娇,处处都流露出属于这对父女俩的甜蜜。